苏州市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申领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已有16万余人申领优待证,建档立卡和申领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效,切实打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让他们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张家港市启动“零跑”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张家港市凤凰镇按照方便群众办事的原则,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启动“零跑”上门服务工作机制。定时召开镇村两级服务站工作人员议事会议,群策群力、周密研究,通过逐村设立办理点,为服务对象提供“就近服务”“上门服务”;针对不同条件、不同需求的服务对象,创新实施上门入户“一站式”办理服务,让服务对象在家就能享受到热忱、温馨、方便、快捷的服务。
常熟市移动式办理,把“窗口”搬到门口。常熟市沙家浜镇为解决上班族“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利用核酸检测日的契机,在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举办优待证申领专场,将“窗口”搬到“门口”,创新移动式办理方式。核酸检测前后,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可直接在村、社区内办理优待证,实现“跑一次办成事”到“一次办成多件事”的转变,真正满足申领对象在“家门口”办证的多元服务需求。
太仓市积极采取“线上+线下”的宣传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及张贴海报、群发短信、入户发放建档立卡资料袋开展全方位、立体式宣传。组织本地媒体举办太仓市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新闻发布会,“八一”前走进太仓市融媒体中心电视访谈节目《相逢》,为广大观众介绍优待证申领发放相关情况,努力扩大优待证政策知晓面。
昆山市以“四步法”规范推进优待证申领发放。昆山市探索利用核酸检测小屋开展宣传,进一步提高优待证工作知晓率,浓厚社会优待氛围。按照“摸排登记在先、规范培训靠前,贴心服务、预约错峰”的工作思路,“四步法”规范推进优待证申领发放。针对“部分老同志档案证件遗失或不全”,与组织部、人武部、人社局等部门沟通,制发《退役证件丢失一般操作流程》,批量开展档案查询,并统一退役军人证明、身份情况说明等模板,规范做好退役军人身份证明出具工作。
吴江区积极定制“一人一档一册”工作模式,设计制作建档立卡专用信封、建档立卡表格以及申领须知手册,由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逐一发放到在册退役军人手中。退役军人只需认真填报,就能一次性完整收集所需佐证材料(最多跑一次)。对卧病在床、行动不便、无法到服务站申领的对象,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入户开展一对一上门服务,填写建档立卡信息、拍摄证件照片并办理优待证申领。
吴中区分类集中办理提高效率。吴中区广泛采取电话预约办理等方式,减少服务对象聚集和等候时间。同时分区域分群体开展集中办理,在退役军人较为集中的单位开设优待证办理点,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加强与银行、志愿组织、拥军企业等社会力量合作,建立常态联系机制,及时沟通信息,积极拓展优待内容,有力有序有效推动申领、发证、优待落实落地。
相城区建立线上线下融合的网格化管理机制,通过集中联系、常态化宣传,引导辖区内退役军人到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进行申请。镇(街道)服务站做好线上管理表格,村(社区)与镇(街道)材料环环相扣,方便后台档案材料的管理及查询。在集中办理期间,实行“5+2”“白加黑”全天候申领审核服务方式,不断加快工作进度,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优待证申领工作精准、高效、有序。
姑苏区秉持“心心向戎”的工作理念,坚持站在退役军人角度考虑问题,应办尽办、能办尽办,努力让退役军人在申领优待证过程中体验到最直接的尊崇感、获得感。围绕现场办理环节,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细化服务标准。白洋湾街道主动在办理等候区设置“老兵观影厅”,为申领对象准备茶水消暑、播放红色电影,沧浪街道选择在红色图书馆中进行办理,为申领对象提供全方位温馨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制定《苏州工业园区优待证申领发放工作方案》《园区优待证申领工作专项督查方案》,开展业务培训,做好目标分解,按照时间节点统筹布局。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查,以查促改,以查提效,确保优待证受理及时、高效、便捷。主动靠前服务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统筹协调街道驻点办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由街道工作人员上门专场办理,现场集中建档立卡,专门请照相馆专业人员为服务对象拍摄证件照,并就相关政策积极答疑解惑。
苏州高新区针对辖区在外务工、异地居住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推出电话办、微信办等便捷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办理,确保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办理工作全知晓,实现底数清、情况明。针对相关证明材料遗失的申请人进行兜底办理,在本人提供自诉材料且签订承诺书的基础上,村(社区)、镇(街道)、人武部、公安部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及申领人同年入伍、同年退役人员集中会办,确认申请人身份后,按照有关流程给予办理。(作者:苏军)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