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画画写字不卖钱,图个自得其乐,给我的狗狗点点做草纸!”初次走进花鸟画大家张继馨的家时,他正在拿着写满墨笔的纸给爱犬擦屁股。96岁的老顽童,实则是个“拼搏画家”,依然保持凌晨四五点起床练字画画的习惯,一颗善心,爱生活,爱花草,爱动物。他说,自己的拼搏就是画画,九十多岁,还要拼搏,有生之年,就是在绘画艺术上拼搏。
住在大自然里的“老顽童”
六月的江南,葱郁草木,蝉噪蛙鸣。
听闻张继馨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清晨4时30分起床,5点开始三个小时的书法练习。为了赴约,有幸见到了凌晨四点半苏州的模样。
对于一群上门叨扰的“不速之客”,先生的小女儿、画家张小芹早早“恭候”,准备了一杯清茶。
环顾画家的家,我们注意到,四壁竟然没有挂画,一盒邓丽君的收录光盘极为显眼,墙上堆了些瓶瓶罐罐。
“我们家平常乱的,家里全是花草和点点的玩具。”“今天干净了,小女儿特地给我的沙发都铺上一层布。”“我年轻时最爱听邓丽君的歌,还爱跳舞”……一抬头,便见到了正在书房里逗狗狗的张老,一头银发,着装朴素。耄耋之年却眼神明亮,声音洪亮,说话尤其风趣。
“你怎么又穿这件衣服,都是破洞,像个要饭的!”小女儿嗔怪。张老嘿嘿一笑,“这件衣服可是我的宝贝,口袋多,能装画笔,还能装巧克力”。
随先生走进书房,听见窗外的蝉鸣声。书桌上除了画笔颜料就是各种植物,小南瓜、茄子、番茄、银杏叶、蟋蟀壳、孔雀毛,墙上挂着一串葫芦……俨然,这就是一个大自然的缩影。
“点点,过来,给你清理干净了。”放下手中的笔,张老呼喊着爱犬,拿起一张飘着墨香的纸给点点擦屁股。
“嘿嘿,人家画画、写书法要卖钱的,我不卖钱,给点点做草纸。”张老爽朗大笑,“点点是我的朋友,他7岁了,也是老头子咯!”
以苦为乐,书画出一片新天地
在书房里,年轻的“后浪”看先生提笔练字,真、草、隶、篆能自由转换,不一会就写完一沓纸。
奋笔疾书中,我们分明看到了一个孜孜不倦的少年。
“90岁后我画得少,主要练字。中国画主要看笔墨,它像食物的‘鲜头’,能让作品更有味道。笔墨从何而来?靠的是书法。”先生和我们解释说,所谓书画同源,有了书法的基础,才显得出笔墨的效果,“练书法主要把它用在画上。画的造型要吃准,一只鸟、一只虫,都不能瞎画,它的结构、组织要规范化。再比如,画植物的出杆、叶子等,这种块面、线条,都能从书法中有所借鉴”。
练完字,大女儿端来一杯牛奶和鸡蛋,佐以红枣、百合。女儿说,父亲的生活极有规律,每天写书法、画画,这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他80岁开始天天练书法,到现在也是一样每天4点半起床,是个拼搏的倔老头。”大女儿调侃说,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觉得96岁的父亲就是“老小孩”,“点点啊是他的命根子,不能离开视线。爱吃红烧肉的他,把瘦肉分给狗,他吃肥的”。
为何96岁还坚持早起辛苦练字?先生笃定说了“以苦为乐”四字。
“艺术上的追求是没有底的。以前老一辈画家中的不少人在七八十岁后还能更上一层楼,这说明艺术无止境。”张老补充说,他的拼搏就是画画,到现在还在拼搏,九十多岁,还要拼搏,他有生之年,就是在绘画艺术上拼搏。
听父亲提到拼搏,小女儿拿出一张老照片给我们看。照片中的少年,身穿军装,目视前方,眼神笃定而有力。
“我在抗美援朝时期,参军入伍绘制军事地图,还因此拿了军功章。”提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先生眼里有星光,他说军事地图与普通地图不同,它是为实地作战准备的,很多东西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战场上,他们经常夜里需要跟随部队出去拉练,实地熟悉地形地貌。
张继馨和他的朋友们
天色渐亮,鸟鸣渐噪。
张老走出书房,点点尾随其后。在阳台上,他小心翼翼从桶里抓起一把米撒在地上,神秘一笑,“它们很快就要来了”。
几分钟后,一只小鸟光临,淡然地啄食,仿佛回到了熟悉的食堂。看鸟儿鬼头鬼脑吃米,张老乐呵呵又撒了一把。
“我很喜欢这些麻雀、野鸽子,它们是我的朋友,也是我画画灵感的源泉。我画花鸟,这样我能很好地观察它们,飞来飞去的动态。”张老说,画画一定要有生活的感受,才能画得更好。一棵草、一只鸟,他都很喜欢,都是生命。
张老说,年纪大了,他不出去写生,但在生活中会注意观察。每天出门散步,在这过程中也在观察,路边的野花野草,墙上冒出的嫩芽等,他都会特别注意。小区里偶遇猫狗、松鼠,他会从口袋拿“零食”一边喂食,一边观察。
观察完今天的不速之客,兴致起,张老走进书房抓起画笔,簌簌几笔。9只形态各异的麻雀“问世”。
“像这种麻雀的动态,我能画十几二十个,观察多了,闭上眼都能画出来。”张老还回忆说,他以前住在景德路的老房子里,屋里地板上有很多抓来的虫子,蜻蜓、蟋蟀、纺织娘等各种各样的都有,它们爬到什么地方,他就画到什么地方,观察它们的各种姿态。
正因为擅长观察生活,张继馨的创作手法多样,在绘画技法上能娴熟地运用传统花鸟画的多种技巧手法,工笔、写意、重彩、没骨、白描、泼墨等等,“十八般武艺,样样兼能”,小动物小昆虫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
除了动物“小朋友”,张继馨还有一群“老朋友”——社区的保安、保洁和高龄老人,连续十多年,为他们送去节日的关怀,请他们吃团圆饭。
为什么要出钱出力做这些事?
“我小时候当学徒、打杂,吃过不少苦。后来当过兵、站过岗,感觉也蛮辛苦的。因为我苦过,所以有体会。” 张老说,做这些已经是习惯了。他也常对女儿们和学生说,一个人要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
提及先生的善心,正上门拜访的“老朋友”,原都市社区居委会主任陈琦说,无论是画家张继馨,还是居民张继馨,他的这份善心是最难能可贵。他有着大家风范又不失平民情怀,感化着每一个人。
吴门传馨风 丹青父女的花鸟情缘
午后小憩,小女儿要去艺术馆,老顽童紧跟其后,嘟囔着,“小情(芹)人,我也要去看看”。
“小老头,又拍马屁哄我带你出去玩。放心的,不会扔下你,”张小芹说,小时候她跟着父亲天不亮就起来,走到阊门外,坐头班车去枫桥,和当地农民一起喝早茶。喝完茶,农民下地种田,父亲买了大饼油条,带着她到花山或灵岩山等地去写生。如今父亲老了,角色转换,她带着父亲跑。
走进相城区的张继馨艺术馆,张小芹在艺术馆一角潜心画画。张老在一旁看,偶尔指点,“整体效果不错,笔头老辣了,但是构图欠缺。画画是个苦事情,要以苦为乐。要下苦功夫,要多动脑筋”。
出生于丹青之家,张小芹迟至四十多岁才开始学画。虽然“中场”才发力,但是“开窍”之后沉浸在笔墨之中临习作画,时时与笔墨纸砚相伴,十余年来进步明显,下苦功夫走出一条艺术之路。
“最伟大的天才也要用最笨的功夫,这一点上,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 张小芹说,父亲张继馨临池不辍,仍然如以前一样笔墨勤耕。
除了点拨女儿画画,张老喜欢在艺术馆转悠,看到有人在看花鸟画,并用相机定格,他开怀大笑,“画画是自得其乐,这是与人为乐,艺术馆就应该公开给大家欣赏,也是一种文化传播。”
人品决定画品,人格先于画格。2016年,张继馨将他从事绘画艺术70多年来积累的绘画、书法、印章、写生作品以及个人收藏的名人书画、古玩作品共计1578件,全部无偿捐赠给苏州市相城区政府永久收藏,子女们一致支持。相城区政府专门设立张继馨艺术馆,让市民和书画爱好者近距离欣赏这些书、画、印中的艺术瑰宝。
张小芹也因此多了一个新头衔——张继馨艺术馆馆长,这既是传承,又是责任。
“内心有一种使命感,要把张继馨艺术馆打理好,让全世界了解张继馨,了解他笔下的江南。” 张小芹坦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父亲的画技和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等自己老了后,也会把自己的画作捐献出去。
艺无涯,一生笔耕不辍的张继馨96岁仍谦虚地称,对自己的画作没有满意的,所以还要拼搏。这个爱书画的“拼搏老头”充满童趣和率真,活到老,学到老,在孜孜不倦的求索中,让艺术生命焕发出异彩光芒,照亮吾辈漫漫求索之路。(图文:龙美娟 看苏州)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