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采石留下的凸凸凹凹,枯等了上千年,痴心的泪水汇成了浩浩鉴湖,终没有能邀来旺盛的人气;今天的绍兴人,突然有了发现的目光,引水入凹处成湖成河,再遇水搭桥,湖边植树建厅,云骨在水天中活了,坐佛在游客的眼波中灵了……
江南多明山秀水,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吟咏的诗文汗牛充栋。浙江省绍兴市的柯岩当然例外不了。
但柯岩与别处略有不同的是,今天游客在把玩历代前贤的名句佳构之余,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跻身前贤之间,根据自己的独到发现、独到感悟,将诗文与作者一一比较,让二者相得益彰,同时自己对二者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不失为一快!
我到柯岩是在一个夜晚。离柯岩还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车窗外早已是夜色严罩。到了柯岩,一番洗涮,再喂饱辘辘饥肠,一路上的5个小时车颠劳顿之苦,就如潮水般漫透全身,大家皆倒头便睡。
次日一早,大家还没有醒来,我就起身出宾馆,迎风嗅鼻子,就被清新的湖风牵到树有御碑的鉴湖边,心胸一下开阔了起来。湖面微波粼粼,岸柳婀娜多姿,有戴乌毡帽者滑轻快的乌篷船,拽住我的视线,久久放松不得。这样悠然一番,想起邀约同伴,回头看宾馆,忽然发现宾馆屋脊上冒出一个山头,可以想象我是多么的惊讶。因为一路上所见,全然江南水乡,公路两旁,一律平畴绿野,鱼塘橘林边,有粉墙黛瓦,还有琉璃瓦的小洋房别墅,绝无山峦,怎么平白无故就有了山头?而且是“屋脊”上冒出来的,山头上有小树巨石,像是天外来者,卧伏屋脊,露出眉睫,朝我窥探……
这就是被世人誉为“一炷烛天”的云骨。
云骨是柯岩的标志性奇观,当代书法大家启功先生用他的瘦金体题签“天下第一石”,字与石相映成趣,的确有味。启功先生的墨宝遍天下,惟此处最为形神兼备——云骨远远望去,孩子们说是一个硕大的冰激凌蛋筒,上大而下小。巨石高30余米,相当于当下小城市流行的12层小高层的高楼,可底部最薄处,仅仅0.75米。 站在巨石下仰望,巨石直插云霄,云朵轻拂,似乎一阵大风刮来,立峰随时都有轰然倒下的危险,让人目眩。然而,此峰可是挺立千年而不倒,似乎是越来越精神,傲视时空。 此云骨绵里藏针、柔中寓刚,西安作家贾平凹游罢,著文对“云骨”的起名,赞叹不已,却又不说好在何方妙在哪里。在下揣度,大约“云”是极言其高,高入云端;“骨”呢,显然是钦佩其挺立时间长河千年的神力,硬朗无比,仿佛是天神的一根“腿骨”。难得的是,云骨顶端还有一棵古柏,人称江南圆柏王,已逾千年,虬枝盘曲,郁葱茂盛。苍翠的古柏,伸展的枝叶,如乘风欲飞的翅膀,使神奇的云骨有一种飘逸的感觉。相传北宋大书法家米芾见云骨而“癫狂”,绕石数日,写下“云骨”二字,方才依依离去。后人称其为“米颠”,亦称“石痴”。石之来头,便是挺立至今的云骨啊。
顾名思义, 柯岩就是以“岩”而名的。而“柯”,则来源于柯山。柯者,常绿乔木也,树枝也,斧柄也。柯山是著名的采石山。在汉之后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数以百计的采石工聚集在这里。三国归晋,南北朝代晋而起,隋炀帝开凿运河,其间四百年,历近二十代石工,偌大一座柯山,竟被齐根挖去半座石山。也许是天意所在,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在被挖去的半座石山的区域中,竟留下两“炷”孤岩,一左一右,一胖一瘦,浑然兀立。瘦的是云骨,胖的是坐佛。在云骨的不远处,有一座高约20米的坐佛。这座坐佛是在石宕内刻成,大佛宽颊广额,一脸慈祥,双目微睁,一手扶膝,一手悬在前胸。说是大佛两耳相通,人可在两耳间自由来往,我未曾上去,留下悬念。这座大佛是隋代石工历经三代始凿而成,为浙西四大名佛之一。这一奇异的石景,令后来的石工们为之动容,为之心惊。从此,大规模开采柯山石的局面消失了。
今天我们推想,幸亏当时采石不是现今的炸药轰崩,倘如用炸药,玉石俱焚,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一切了。古人采石,是如刀切豆腐,一凿一凿地凿,可用的采走,不可用的,仍让它们在大地上有根。不由想到民间隽语:“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这云骨和坐佛显然是“无心柳”,成全了今天这个闻名天下的风景区。也有点像在诠释“买椟还珠”这个成语吧?
其实,最可赞叹的,不光是古人的勤奋劳作,更还有今人的“慧眼识珠”。大雕塑家罗丹说,美是不缺少的,缺少的是发现。古人采石留下的凸凸凹凹,枯等了上千年,痴心的泪水汇成了浩浩鉴湖,终没有能邀来旺盛的人气;今天的绍兴人,突然有了发现的目光,引水入凹处成湖成河,再遇水搭桥,湖边植树建厅,云骨在水天中活了,坐佛在游客的眼波中灵了。坚坚的石,滋润以柔柔的水——这就是让游客有得看有得玩还有得想的柯岩。
不信,请来到景区中的越中名士苑。那数十尊栩栩如生的人物石雕,又不知勾起人们的多少情思。越中人杰地灵,这里的山水灵秀,从古至今不知哺育了多少名人贤士!你看名士苑中的勾践,虽然贾平凹不喜欢他,说他十年复仇,英雄倒是英雄了,但太工于心计,不及项羽可爱。我笑他是书生气太足,那勾践的卧薪尝胆不仅彪炳吴越春秋,更是后代炎黄子孙振兴中华的楷模——铮铮铁骨可敬啊!再看那书圣王羲之,他头戴巾帽,双手背后,正俯着身子同他的儿子王献之对话呢。二王笔锋中的刚柔比例仿佛就是有了柯岩之力和鉴湖之情。 爱国诗人陆游,身着袍襟立于山岩之上,让人脱口诵出他的“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证人骨”。但也别忘了,我们的放翁在他的家乡鉴湖畔,还捋须唱出了“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的诗句,何等豪放明快。
看到秋瑾,我想会她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如此清丽女子,慷慨为国捐躯,我在她的眼里看到了鉴湖的柔波,又从她的诗句中感受到了柯岩的千年凿岩采石的铁锤钢钎叮当响。至于“中国文人骨头最硬”的鲁迅,他硬硬的“横眉冷对千夫指”,温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最佳注释了……
柯岩是一篇天地合作的美文,有情者写,有义气者读,情义贯穿其中,全然东方神韵之天人合一!(作者:刘放)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