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走进苏州的农村,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粉墙黛瓦与小桥流水相映成景,尽显江南韵味。
作为享誉全国的“鱼米之乡”,苏州的美丽乡村生动描绘出乡村振兴的魅力画卷。
图源:长忆是江南
11月23日,吴江区举行“长漾之约 最美江南”——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规划发布暨项目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发布了环长漾片区规划,同时签订了环长漾片区协同发展备忘录,发布了环长漾精品农文旅线路,启动了乡村设计师进长漾仪式,以及其他签约和揭牌等环节。
规划发布:打造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
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划定了74.42平方公里的区域范围,涵盖吴江七都镇、震泽镇、平望镇、横扇街道的19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环长漾片区示意图
七都镇以“江村”为核、“溇港”为引,打造研学旅行胜地。
震泽镇以“湿地”为韵、“丝绸”为线,拓展水韵桑田内涵。
平望镇以“古桑”为基、“康养”为聚,做优田园康养文章。
横扇街道以“渔耕”为题、“太浦”为脉,传承江南渔作文化。
环长漾片区打造“一心两带四区”格局,即江村;太湖桑基鱼塘展示带、长漾桑基鱼塘展示带;江村片区、庙港老镇与更新片区、渔耕水韵片区、蚕桑稻米片区。
环长漾片区是江南塘浦圩田、桑基鱼塘、蚕桑丝绸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知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志在富民”、26次走访调研的“江村”集群,是苏南地区蚕桑文化、丝绸文化、江村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农文旅线路:感受“蚕式慢生活”
美美与共的环长漾片区,各美其美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蚕桑文化为主线,依托千亩桑林,四季养蚕的独特景观,打造了“蚕式慢生活”,开创了“丝绸+旅游”全景体验新模式,展现了水韵桑田稻花香的江南水乡田园美景。
以江村文化为主线,漫步余薪堂、太湖大讲堂、老太庙文化广场,学江村经济、听太湖渔歌、看昆曲木偶、品非遗美食,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振兴目标。
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蚕桑文化园、苏小花田野餐吧、初莲·乡邻中心、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柴米多蚕桑学堂、白相里·五亩田,涵盖食、住、游、学、购、娱等领域的农文旅新业态,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新内涵。
未来,在环长漾片区,还将有更多精品旅游线路,加速呈现江南水乡底蕴特色的人文生态文旅环境,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
图源:苏州市农业农村局
环长漾片区 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样板
作为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
地处“鱼米之乡”的苏州,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起源地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就形成了世界最早具有人工灌溉系统的水稻田。苏州的先民们因地制宜创造了水稻种植、塘浦圩田、蚕桑养殖、茶果间作、棉粮复种、水产养殖等农耕系统,苏州农业发展水平达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鼎盛,对江南文化的兴盛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农业文化遗产,“鱼米之乡”历史荣光到今天依然闪耀。
厚植“最江南”底色,书写“最江南”故事,集聚“最江南”人气,擦亮“最江南”品牌。
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夏国强表示:接下来把环长漾片区74.42平方公里按照“一心两带四区”这个格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体目标,在建设过程中把桑基鱼塘和塘浦圩田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达到把环长漾片区建设成为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的样板区。
环长漾片区将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禀赋、历史文化资源和农业文化遗产,放大区域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全面处理好村与村、村庄与农田、村庄与农户、村民与游客之间关系,全力打造国土空间优化提升的新格局、水韵江南风貌展示的新窗口、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新样板、生态农业高效发展的新平台、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高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典范。
图源:江村故事
环长漾片区项目制定了《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建设的重点项目清单》,涵盖6大工程(国土空间优化工程、河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程、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工程、农文旅联动发展工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程),共计43个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9.75亿元,2022年10月至2023年预计投资8.12亿元。
计划到2023年底,在硬件建设和形象进度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功能与景观全面提升:
河湖生态环境品质显著提高,长漾水体达到Ⅲ类水质标准;环长漾地区道路交通品质综合提升,风景道、古镇风景道初步建成;绿色农业发展取得显著进展,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果突出,新增一批特色精品乡村、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体系和漫游长漾旅游体系基本建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吴江以建设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为抓手,顶层设计、高位统筹,在国土空间优化、河湖生态环境治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农文旅联动发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推进上,区域各部门履职尽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吴江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等扶持措施,统筹环长漾片区均衡发展。此外,引导社会资本力量参与建设,提升区域造血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强化对上资源争取,注重学术资源整合,以成立乡村振兴研究机构为载体,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寻脉五千年,共美环长漾,读懂了“长漾”,就读懂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