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敏(中)演绎京剧《贵妃醉酒》。记者 蒋迪雯 摄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豫剧“李派老生”创始人李树建本月19日还在美国洛杉矶演出。结束美国行,来不及休息,他又马不停蹄赶来上海参加今年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头戏“600分钟600年——中国戏曲经典名家盛荟”。李树建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艺术节一次性汇聚这么多剧种,非常难得。演员们都高度重视。”
前天起,来自全国7个省市、9个剧种的14位戏曲界代表人物集聚上海,以三场总时长600分钟演出,20折来自天南地北的经典戏曲折子戏,荟萃为一部活化的中国戏曲“浓缩大观”。昨天下午的演出更是超过5个小时,比预想的240分钟足足多了80分钟,打破逸夫舞台十年来的演出时长记录。
李树建带来了自己的代表作 《程婴救孤》《清风亭》选段,前者演出了1400多场,后者更是超过两千场。与李树建一样,其他13位名家有的演出千锤百炼的“看家戏”,有的是许久未触碰却一直在琢磨的“心爱戏”,有经他们之手重新整理拯救回来的“濒危戏”,还有一直想演却没有机会演的“梦想戏”,半数以上是他们第一次在上海亮“活儿”。76岁的川剧名宿王世泽是“600分钟600年”最年长的艺术家,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曾来沪演出《红梅阁·放裴》,这次变成了《红梅阁·摘红梅》。从18岁到30岁,王世泽经常演这出戏,“用飘逸灵动的身段,展现川剧文小生的潇洒风趣。现在学生们都有点怕这段戏,觉得难演。这次演出我也想做个示范,在舞台上传帮带。”为了时隔三十年的上海亮相,王世泽自掏腰包,特意去新做了一身行头,请来他的梅花奖高足王玉梅作为特邀嘉宾,女儿王华茂也在剧中担任角色。师徒、父女同台演绎《摘红梅》。
李树建是演员,下了台,他津津有味地看戏,“这是戏曲大交流大融合的好机会。梨园戏名家曾静萍演得非常细腻。沪剧是上海本地戏,我上次看华雯演出,还是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当评委看《挑山女人》。这次她带来的《女看灯》有一段252句“赋子板”,对演员的唱功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评剧艺术家曾昭娟的唱法非常特别……”
昨天恰逢京剧大师梅兰芳生日。来自台湾地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魏海敏介绍,她这次演的是最具“老味儿”的《贵妃醉酒》,遵循的是梅兰芳、梅葆玖“高拉低唱”的传统,而不是现在常见的“高拉高唱”。她专程飞去香港,找到专攻梅派的琴师对腔练唱。曾昭娟带来整台演出中最庞大的团队,从演员到幕后工作人员近50人,为的就是让观众看到最原汁原味的评剧经典。
据介绍,此次演出全部采用现场乐队,演职人员接近200人。虽然幕后成本十分高昂,但主办方不遗余力,力求确保最好的演出效果。上海本地院团积极响应配合,宝山沪剧团全员投入,承担了演出的舞美工作,上海京剧院提供了所有京剧节目的班底,充分显示了大上海“以艺会友”的大胸襟。就在演出前几天,魏海敏还为遍寻不着能配合琴师“高拉低唱”的月琴演奏员而焦急,上海京剧院花了两天时间,终于为其找到了合适的人选。(记者 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