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漓风光图 李可染 1977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祖国南疆,有12个世居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美术创作成就辉煌——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 ,是世界目前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创作历时最长的“主题性”绘画作品,是战国至东汉时期我国南方壮族先民的伟大创造;历史上知名的宋四家之一米芾,当时到广西为官时就留下了一些作品,包括有记载但没有传世的《阳朔山图》 ,可以说是广西的风光给他后来开创的多以烟云掩盖树石的“米家山水”以启发;清初四僧之一石涛虽然并非成名于广西,但他是广西人,广西的自然与人文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审美趣向,导致石涛的山水作品都很灵秀;特别是近现代广西美术,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抗战时期的“桂林文化城” ,云集了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丰子恺、何香凝、赵少昂、李可染、关山月、阳太阳、马万里、张安治等200多位著名的文化名人,为“抗战文化”和广西美术创作、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广西还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有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有壮族母亲河“红水河文化” ,有“百色起义”“湘江战役”的“红色文化” ,还有最早海上古丝路始发港北部湾的“海洋文化” ……同时,是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美术创作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卓越的成就。进入21世纪,广西美术创作更是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月9日,由中国文联、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宣传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广西文联主办的“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用近380件作品全面展示了近百年来广西美术的发展。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范晓莉,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胡振民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一同参观展览。
梳理广西美术促进民族美术研究
“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是中国美协从2009年开始,对中国民族美术创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展示和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美协先后举办了“灵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七彩云南”“多彩贵州”等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系列展览。左中一认为,近几年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对现当代中国民族美术创作的发展所做的系统梳理、研究和展示,产生了良好影响。“本次‘美丽南方·广西——中国美术作品展览’ ,是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最大规模、最高质量的一次集中展示和检阅,具有重要的意义。展览的成功举办必将促进民族美术研究,推动少数民族美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
广西文联党组书记洪波讲述了展览名字的由来,展览名称之所以叫“美丽南方·广西” ,是因为广西壮族文学家陆地创作的广西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 。这部小说与同时期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都是反映土改题材的著名小说。近几年,广西在梳理本土文化符号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宣传部提出“美丽的南方”的宣传主张,当然南方不仅仅有广西,所以最终展览名字确定为“美丽南方·广西” 。展览分“历史经典”“广西美术”“美术广西”三个部分。“历史经典”展出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安治、关山月、阳太阳、吴冠中、黄独峰、马万里等名家以广西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其中包含徐悲鸿、李可染、张安治、关山月、白雪石、周令钊、马万里、阳太阳、黄独峰、凃克、宗其香等11位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广西美术”展出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广西美术创作的成就,以及最新创作成果;“美术广西”展出的是全国美术名家来广西采风创作的作品。据中国美协理事、广西美协主席谢麟介绍,为了办好此次展览,中国美协组织100多名美术家分4批到广西采风,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美术作品;除此之外,广西美协还组织了数次本区内画家采风活动,采风足迹遍布广西各地。每一次采风线路都包含广西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重要元素,充分向艺术家展示了广西完整的自然和人文风貌。
从广西美术看近现代中国美术史
“这个展览就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陈列。 ”美术史论家孙克如此评价此次展览。他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山水画无形中受到深入自然写生的影响,对改变当代山水画格局意义重大。 ”广西的山水为中国美术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描绘对象。 《美术观察》杂志主编李一认为,此次展览文献性比较强,把百年来各个画种广西题材作品的代表作集中在一起,确实能让观众通过作品概览中国近百年来的美术发展。
美术理论家、 《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同样认为,这个展览并不单纯是作品的呈现,更重要的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梳理了这100年来广西题材给中国美术现代性转型提供了什么样的描绘对象,这个对象对20世纪中国美术产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尚辉说:“此次展览,让美术史家有机会集中地观赏到这些作品,有利于美术史家直观地在第一时间通过学术视野分析广西题材给予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贡献。 ”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白雪石、黄独峰、阳太阳等大家在作品中表现的广西独特自然风貌,是对广西自然环境入画题材的发现,其中还包括画面中反映出的独特审美趣向,这种发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题材和内容;李可染虽然“为祖国山河立传” ,但他画得最多的、最具有李可染个性的山水对象是桂林山水;白雪石也是因为画桂林山水,造就了他的画坛地位。直至今天,广西的独特自然风光依然不断滋养着一批批画家不断涌现,例如,谢麟、谢森等画家在油画方面的创作,形成了当今的“南方的风景” ,这一风景和江南的风景并不完全一样,在油画本土化的过程中,广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帮助画家找到了突破口。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镛直言,虽然这次展览作品所表现的题材都是广西,但作品风格绝不是地域风格,而可称得上是中国风格。虽然绘画对象是广西,但来自全国各地艺术家用的却是各自擅长的创作手法。这样一来,广西题材在全国美术家的作品当中,就形成了一个浓缩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图论。展览作品让他感到亲切,“徐悲鸿很少画山水画,但他画的《漓江春雨》可以说是徐悲鸿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这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作品。漓江的风景促成了李可染、白雪石绘画技法的改变。我特别注意到展览中陆俨少的作品,擅长画三峡的陆俨少在画漓江山水时与画峡江山水不同,他改变了固有笔墨程式,并在后来的创作中得以延续。 ”
说到此次展览的意义所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天民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上世纪中国美术的题材问题一直都受到重视。上世纪30年代大批文化人集中到广西,开始对广西的少数民族人物和广西山水进行描绘,意义非常重大。首先是开启了近代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其次,在上世纪40年代兴起的“走向西部”实际上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再发现。同时,走向西部和走向民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走向西部、走向民间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和西方是不一样的,它是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现,对身边生活的发现,对自身历史的发现来实现的。所以说,梳理广西的美术史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