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山发掘区
此处窑址可见窑顶坍塌后二次修建的痕迹
明城砖
南京明城墙是目前世界尚存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耗费城砖上亿块。这么多的城砖,是如何烧造的?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城砖上的铭文秘藏了一段什么样的往事……在南京栖霞官窑村就发现了600多年前专门烧造明城砖的官办窑厂,而且是一个窑址群。
去年6月,南京考古研究院对栖霞区官窑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经发现110座古窑址,墓葬84座,烧坑11座。这也是迄今为止,南京首次发现的本地城砖烧造的窑址。
直击
窑口、火膛、窑床、
烟道都还在
在栖霞区的栖霞街道官窑山,太阳炙烤着,考古人员们正在清理奉朱元璋旨意烧造明城砖的官办窑厂。窑厂面积很大,分布在官窑山的北、西、南三面的山坡上,分布密集,有的一面山坡古窑一个挨着一个,有的相隔几步就有一个,它们都是窑口在下,窑室在山坡上,直接在山坡上掏出一个圆形的窑室。因为这种窑的形状很像一个馒头,所以俗称馒头窑。
“这个地方的名字很有意思,叫官窑山,所在的村庄叫官窑村,周边还有官窑路……西边1.2公里就是著名的风景区栖霞山,北面约1公里就是长江。”南京考古研究院官窑山窑址群考古发掘项目负责人马涛介绍说。
7月25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考古队,对考古现场进行了采访。在官窑山北麓,两座古窑已经清理完毕,因为年代久远,圆形的窑顶已经坍塌。但窑口、火膛、窑床、烟道都还在,从窑口进去,可以看到因为长期火烧,整个窑壁变得坚硬无比,在窑口的壁上,还有一个个凹凹凸凸的小痕迹。马涛介绍说,在现场,不仅有馒头窑,还有长方形窑、梯形窑、三角形窑……这些古窑表明这里的窑火数百年不绝。
揭秘
官窑为何选址栖霞山附近?
马涛介绍说,他们在一些窑内废弃的土层堆积中,发现大量明城砖的残件,较为完整的砖上可以释读出铭文:“应天府提调官府丞王恪”“上元县提调官县丞李健”“总甲赵才甲首笪惟成”“造砖人夫”……
“在明初,南京是都城,为应天府,下设上元县、江宁县、溧水县、句容县等。”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祁海宁介绍说,从城砖残件可以看出,这些馒头窑都是专门烧造明城砖的,当时这处官办窑厂归上元县提调官管辖,而上元县又归应天府提调官管辖。
当时,为什么要在这里设置大型官办窑厂呢?南京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古人设窑厂一定得经过详细规划,600多年前,这里不仅水路便捷,而且地势好,土质好,所以被选中办窑厂。
“这里的土质非常好,黏性足,渣子很少,非常适合烧成砖。而且,这里植被好,为窑厂提供了充足的柴火。最关键的,这里紧靠长江,烧好了城砖后,通过水路,可以直接运到需要用砖的地方。”祁海宁说,考古队在这里还发现了沟渠,而且从考古勘探来看,这处考古遗址还见证了长江北退。
南京城砖到底是怎么烧出来的?
通过考古,我们可以大致还原600多年前的场景。在上元县毗邻长江的一座山上,一座座馒头窑被修建起来,山上的土被开挖制成砖坯,并用模子把从提调官到制砖人的名字全部印在潮湿的泥坯上。每一窑可以装3000斤砖坯,头一天装窑,第二天点火烧上一昼夜,火灭后把窑封死,然后在窑顶的水池里蓄水,水透过窑顶与窑内高温相互作用,每烧一窑要用40桶水,7天后才能出窑。
600多年前,这里白天烟尘蔽日,夜里火光冲天,全天都是一片忙碌景象。烧砖的时候,火候很重要,所以烧制过程中,烧砖的匠人要仔细把握每一个步骤,时刻观察火候才行。“我们清理的一处古窑址中,就有专门观测烧制情况的观测孔。”
这么多砖从哪儿来?造砖人是谁?
南京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介绍说,南京明城墙耗材巨大,最起码需要上亿块城砖。以前,有学者认为,使用这么大量的城砖,很有可能是全国的“工匠”会集南京,一起烧砖的。不过,这么多年调查下来,事实证明,城砖由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苏5地烧造,是在当地烧好后,沿着长江运到南京城的。
史料记载,作为都城的南京,当时江宁县、溧水县、上元县、句容县都有烧造明城砖。不过,目前仅发现了上元县的官办窑厂。为确保城砖的质量,在烧造中,产地、单位、烧造工程负责人、窑匠、人夫的名字,都必须印在城砖上,以便将来追查有据。“明朝初年,当时规定‘一亩出一夫’,也就是说,有多少田产就要出多少人力去烧砖。所以,一开始烧砖人不仅有军人、服刑人员,还有普通老百姓。这个规定一直到1384年,老百姓才不用参与烧砖。”杨国庆对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说。
明初,明城砖烧造准则从这里发往全国?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明城墙用砖非常讲究,所有的城砖除了有铭文外,大小、厚度都很一致。在600多年前,是如何做到这么整齐划一的呢?杨国庆说,明初,作为都城的南京,所有的工匠很有可能先在南京,也就是这处官办窑厂进行了集中培训,统一了烧造规则,然后回去烧砖的。“我们10多年前就调查到了这处官办窑厂,这里的名字都有一个官字,我推测,这里有可能是朝廷专门设置的,相当于是培训基地,是一个明城砖烧造的示范点。”
杨国庆介绍说,在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前,明城砖其实只有一个大体的规范,要求有铭文,但铭文有多长,怎么写,明城砖的尺寸大小、质地等,并不是很统一。但1377年之后,所有的明城砖都有“质”的改变,铭文有固定的格式,尺寸、大小都一致了,质地也变好了。“这说明,在当时,有一个标准、规则诞生,并执行了。”
由于官窑村的古窑址群就在都城,杨国庆推测,这里有没有可能就是明城砖烧造规则的制定地?
规划
未来这里将打造
成考古遗址公园
官窑山城砖官窑厂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南京城墙研究的一项空白,对于深入研究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过程,以及南京明城墙申遗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将来,这处古代城砖窑址密集的大面积区域,将得到原址保护,规划建设一座大型的考古遗址公园。
目前,发掘工作仍在有序地进行中,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将放在揭示该窑场的管理机构、生活配套、存放、运输水系等相互关系,以期全面了解该官营工场的整体面貌。
此外,官窑山城砖官窑厂遗址还将申报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作为遗产点,纳入南京城墙牵头的“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工程中来。(胡玉梅 韩雨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