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曰“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绘事之道,非常道。传统绘画元素中的或工或写、或虚或实、或疏或密、或浓或淡,透过不同的材质和手法,都代表着不同的地域和时代特征,准确、生动传达着作品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也是画家自身的感悟和艺无止境追求的妙达。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画的玄妙、形妙、神妙,可谓之众妙,是谓领悟传承之道、独辟创新之妙。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社会实现了空前的进步和变革,当今之中国画坛风云幻变,也造就了大批优秀的画家以独特的艺术视野,精湛的笔墨语言,描绘时代精神的精妙巨作。再现了名山大川之雄伟、高士仕女之神韵、花鸟鸣翠之怡情,独树风标,卓尔不群,各得其妙。
将于2020年8月22日-25日在李可染画院图形学美术馆举办的,“众妙之门——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邀约当今画坛活跃在一线的,具有代表性的100位名家,将思想之妙、创造之妙和绘画之妙融合于一体的精品力作汇聚一堂,共谱当今画坛时代风貌的华彩乐章!
冯豪,1955年生,江苏苏州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北京李可染画院研究员,民革江苏省中山书画院常务理事,苏州中山书画院副院长。
虚静宽厚 万象生花
天地大美,在于生命的灿烂,在于盎然的春意,在于宇宙间生生不息的活力。艺术的使命则在于宣泄如浩瀚宇宙一样涌动的生命精神。
“澄怀味象”,“迁想妙得”,即在对生命意象的探索与发现中,能充分体味出那一种无处不在的生命意蕴,把握住“宇宙里最幽深、最玄远,却又弥纶万物的生命本体”。当然,自然就是大生机,其蓬勃之生气,盎然充盈于世界万象。《诗经》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体现了生命各得其所的意义。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而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则推进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风皓月,生香活态,一一流露出了宇宙尘寰间的生命奥秘。
中国山水画可溯源到魏晋时期,距今亦有1800多年历史。作为表现空间节奏的生命艺术形式之一,其之蕴藏,尤见“浩渺”。钟繇云:“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种流淌着的美是势,是线,是力,是一种富有生命意义的艺术节奏!画家就是感悟和营造艺术空间的使者,不仅要与自然亲切对话,而且要领略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探寻心灵与自然的真情共鸣!
凝神遐思,静观自然,神融笔畅,中得心源,乃艺道至理。山之高远,仰望无尽;水之平远,俯瞰无穷,给我们最真切的感受是平淡冲融、缥缈含蓄。于是美感生焉,境界出焉,艺术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妙悟的境界。窥目造化,体悟深刻,“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何其快哉!
诚然,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要创造艺术在当代的形式,要从传统的土壤中顽强地生长出来,同时要有自我的个性创造,这样的艺术必然是时代、社会、人类精神最为靓丽的投射。
而山水画则更充分表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走近,它带来了心灵和精神层面的愉悦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是一气流荡的整体,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尤其重要的是,我们须得拥有一个澹泊虚静、素洁平常的内心世界,须得拥有一种陶冶性灵、提升人格境界的胸襟素养,有了“虚静宽厚”的审美心胸,才能真正深刻、整体、细致地洞察天地万物,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有“胸中廓然无一物”的心境,笔下才能幻化出“万象生花”之妙境。
心胸坦荡,精神愉悦,意气风发,遂有画意。纵横有度,巧手妙意,奇峰叠巘,涉笔成趣。画山,则巍峨壮丽,气象万千,其形耸拔、轩豁、箕踞、盘礴,“俯瞰似临观,仰望若指麾。”画水,则活态玲珑,瞬息万变。其形深静、汪洋、潺湲、回环,“喷薄犹激射,多泉亦流远。”
我觉得,画家就是要将自然山水置于宇宙生命联系的整体中来对待,多去走走,常来看看,融入生活,拥抱自然,细流涓涓,草木欣欣,烟云秀逸,溪谷璀璨,饱游饫看,秉怀达观,美感、情趣、意境,当可漾漾兮而涌溢焉!
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静也。我一生奋勉与追求的中国画水墨艺术,就是在静谧中悉心寻觅那一种诗意的美,那一种独特意蕴和境界,那一种张扬生命的菩提真谛:情动于衷,复何潋滟,山川绵邈,美意足矣。取之笔墨的壮阔与苍茫、蕴藉与秀逸,或融情潇洒,或神闲意定,“目不见绢素,手不知笔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画。”的确,中国画的审美意象不仅是对山水本身的全新创造,而且还是对心中意象的多元创造,就是要经历多次螺旋飞跃式的审美创造,方可真正蕴怀山川,流眄天地,林泉高致,盎然于心,亦以丹青妙迹,彰显祖国山川之无限风光,道可悉乎!(原文刊登于2014年2月23日《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文汇07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