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探索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激活行业优质资源,延伸服务触角——
文明实践“出圈” 幸福生活“入圈”
“这里提供多元化服务,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也让大家的归属感更强了。”在吴江区流虹路工人集宿区内,一处“助建驿站”让工友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助建驿站”由苏州市住建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打造而来,如今已经成了工友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行业文明实践阵地。
去年以来,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决策部署,在实现了城乡中心、所、站工作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新探索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打造了一大批受欢迎、叫得响、影响深的行业文明实践阵地及品牌项目,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单位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来。
全龄宜居、司机之家、幸福家长驿站……如今,类似“助建驿站”这样的行业文明实践阵地已经在苏州遍地开花,整合行业资源服务基层,让文明实践不断“出圈”,于无声中滋润苏城。
创新融合——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圈”
走进“助建驿站”,问起工友们的感受,一连串的称赞随之而来:“在宿舍附近就能理发,太方便了!”“闲下来还能来这打乒乓,看看书,巴适得很!”
“助建驿站”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于去年8月正式启用,这里不仅设有“道德讲堂”“阅览室”“休息室”“乒乓球室”等功能区,还会定期举办健康体检、法律咨询、缝补衣物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工友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够舒展身体、放松心情。“工友们在为苏州城市建设辛勤奋斗,我们不仅要把驿站建好,更要有效对接好住建行业资源,将驿站用好,想方设法为他们做些实事。”驿站的负责人张伟娟说。
小小的“助建驿站”,是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行业系统延伸的一个缩影。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推进到哪里。“在实现城乡中心、所、站工作网络全覆盖的基础上,基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存在专业力量不够丰富、资源利用不够充分、服务人群不够全面的问题该如何更好地解决?”基于这一思考,苏州市文明办牵头联合市级行业部门探索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住建、交通、园林绿化、应急管理、民政、司法、城管、文化旅游、体育、卫生、科技、水务、教育、退役军人、国资等15家市级部门先后成立行业文明实践分中心,激活行业优质资源,打造文明实践阵地及品牌项目。
苏州是一座园林城市。市园林绿化部门依托7个行业文明实践点,重点打造了“家门口的美好生活——花润万家”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将绿意花艺传递到千家万户。今年,该项目计划美化亮化同心花园5至10个,绿化花化居民阳台500至1000户。
江南文化是苏州的闪亮名片。市文联、市文艺之家推出“家门口的泰伯大学堂”文艺志愿服务项目,把“大师班”开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全年走进8个街道、开展24节手工艺课程,让非遗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苏州素有“东方水城”的美誉。市水务部门把文明实践点建到水厂、滨水长廊里,通过“一滴水的旅行”“水讲堂”等志愿服务项目进行节水净水宣传。其中,“水讲堂”项目自启动以来,共开展节水公益讲座210余次,为5万余人次进行授课宣传。
目前,全市已布局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200多个,1143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均建立了文明实践点,有效融合了各方资源同向发力,为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渠道。
资源下沉——放大百姓生活“幸福圈”
聚焦群众需求,苏州在探索行业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注重将行业资源下沉基层,广泛开展民生领域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文明速递”到社区、“文明配送”进万家,让文明实践“随手可得”。
“一老一少”问题,事关每一个家庭,牵动人心。
“修缮房屋是我多年的心愿,在他们的帮助下,家里脱落的墙皮全部进行了修补,墙面被粉刷一新,破旧的窗户也更换了新的铝合金窗,如今住在里面别提多舒心了。”家住蒋庙前18号的低保孤老张小弟是“爱满姑苏 益起助老”项目的受益者之一,提到房屋改造带来的生活变化,他笑得合不拢嘴。“爱满姑苏 益起助老”项目,市民政部门依托“金阿姨”志愿服务队实施,把姑苏区330位60岁以上低保孤老作为服务对象,长期提供代买、陪医、维修、精神抚慰等志愿服务,重点推出“安屋适寝”老旧危房适老化改造援助,针对性地解决老人晚年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刚刚过去的暑假,市教育局与团市委合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家门口的暑托班”1642个,解决了一大批来苏务工人员子女暑期无人看管的后顾之忧,传递城市温暖。开班期间,水务、体育、卫生、消防等部门纷纷“加盟”,为暑托班提供行业资源,创新服务内容,以缤纷课程建造孩子们快乐成长的“驿站”。近4000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更是以自己周到的服务,确保每一位孩子在暑托班过得安全、安心。
群众需要什么,文明实践就提供什么。
——在“理论宣讲”服务方面,市文旅行业整合社会资源推出了“电影党史课”文明实践项目,通过“映前十分钟”理论小课堂深入浅出地把党的创新理论、党史小故事讲给观众听,年度展映红色电影5800场、惠及群众30余万人。
——在“急救培训”服务方面,市卫健委、市住建局联合开展“健康住区 物业护航”项目,对物业工作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组建了居民身边24小时在线的“第一救护人”志愿队伍。
——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服务方面,市交通运输局整合子行业资源,打造“司机之家”“暖蜂驿站”等特色文明实践点,提供健康义诊、技能提升培训等服务。
行业资源的“精准滴灌”,让文明实践活动更加鲜活、更接地气,也让百姓生活“幸福圈”的半径越来越大。
赋能提升——激发城市文明“活力圈”
新人身穿旗袍,手持“囍”字,在假山成双、花窗成对的园林中许下一生的承诺……今年七夕,全国首家设在古典园林里的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姑苏区耦园婚姻登记中心再次爆火,甚至冲上网络热搜。将婚姻登记搬进园林中,这是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双棋盘”架构带来的惊喜之作。
借鉴苏州古城2500多年“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布局思路,苏州将覆盖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十百千”三级网络和行业三级网络并行,形成了条块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双棋盘”布局,以“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为枢纽,通过行业分中心与各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深入开展合作,资源共享、阵地共建、队伍共育、服务共联,让文明实践润民心,文明新风遍城乡。
在“苏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服务平台”上可以看到,一张全市文明实践网络地图完整呈现,通过一图导览、一键导航,实现了“双棋盘”格局全覆盖管理。各行业分中心汇总行业资源,通过平台“资源共享”为中心(所、站)进行“供单”,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平台新增了行业场地资源526处,项目资源689项,团队资源334支,使信息共享、资源对接更加便捷高效。
各行业可以根据群众需求“拼单”,合作设计开发志愿服务项目。“江南美学”户外婚姻登记服务项目正是由民政和园林行业拼单而成,在设立耦园婚姻登记中心的基础上,今年又新推出了5处充满历史文化特色的婚姻登记服务点,从园林里到太湖边,从《牡丹亭》到“三生石”,成为苏州探索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创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生动实践。
在今年夏天开展的“文明苏州幸福夜”主题活动中,文明实践“双棋盘”格局再次发挥作用。全市各行各业分中心将专业的服务项目和活动资源配送到市民群众的“家门口”,彰显苏州行业文明实践特色亮点。其中,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文明实践·纳凉电影夜”群众性活动,推出近年来优秀电影作品展映活动,供基层中心、所、站在线点单;市卫生健康行业分中心以医院联动文明实践所、站的模式,根据群众需求,提供卫生健康知识、义诊巡回、心理健康讲座等服务;市生态环境行业分中心、市园林绿化行业分中心、市水务行业分中心等依托专业资源,组织实施群众乐于参与的生态环保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创新实践,润物无声。通过行业文明实践的不断赋能,苏州将文明实践阵地进一步延伸到了群众身边,把志愿服务精准送达到了群众中间,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苏州样本”,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