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儿童“幸福港湾”大型儿童关爱公益实践项目由建设银行苏州分行与市妇联、市儿少基金会、市慈善总会4家单位共同发起。项目自2020年开展以来,历经试点探索、复制推广、增点扩面、提升拓展4个阶段,已在全市10个板块建成“幸福港湾”实践基地99个,累计开展活动7725次、服务79899人次。
幸福港湾实践项目探索出了符合苏州新时代儿童与家庭发展特点与需求的、多元力量参与的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探索出金融服务苏州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路径,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项目发起3年多来,累计获得全社会投入爱心善款约1200万元,建行苏州分行、市妇联、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市儿少基金会以及全市乡镇街道基层妇联和广大爱心企业的热心捐赠保障了项目的高质量推进。其中,建行捐赠超百万元;苏州建行全体员工捐赠10万余元,动员爱心企业客户捐赠约300万元。
幸福港湾实践项目是苏州乃至江苏第一个有政府、企业、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共同跨界合作的、参与单位众多的社会实践项目,也是单体资金投入较大的儿童关爱项目、服务覆盖面广的儿童慈善公益项目。2022年,“幸福港湾”荣获第五届苏州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江苏省民政厅2020-2021年度第二批次优秀社会工作案例二等奖,获选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我奋斗 家国美”女性社会组织服务家庭类项目展示。
政府+公益+公众
“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项目
“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是新时代苏州儿童“幸福港湾”的品牌项目之一,创新融合自然教育与儿童公益、志愿者服务,通过“政府+公益+公众”执行方式,依托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平台实施,国内首创以家庭为单位的沉浸体验式志愿者培养模式,湿地自然学校开发进阶式系列课程,创新融合短视频传播等元素,探索湿地自然教育与儿童公益、志愿者体系融合发展新模式。2022年,项目入选“幸福港湾”支持的市级项目,已完成“湿地观察员”培养阶段,招募亲子家庭志愿者486人;2023年实施“湿地观察员”培养活动8期,招募家庭志愿者家庭158户398人。
“湿地观察员”活动通过室内与室外的探索课程让孩子认识同里湿地公园的湿地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种类、栖息环境与食物,同时体验科学家的日常工作,学习如何科学地调查野生生物,丰富自身的生态保护知识,引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提升对生活环境的敏感度。家长并不是单纯的陪伴,活动过程中与孩子有不同的任务与分工,既要学习手机视频拍摄技巧,录制孩子调查物种与交流分享的全过程视频,也要实际参与水生动物的科学调查,上传到专门数据库。在一天的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不仅能学习不同的知识技能,增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在陪伴中促进亲子关系。
“湿地公民科学家养成计划”入选2022年度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事”,荣获2023年第七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金奖,并持续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情暖童心 让爱成长
昆山市陆家镇儿童成长关爱项目
十二岁,如花般灿烂的年纪,小欣却有着不同于年纪的忧伤。还在襁褓中,小欣就面临父母离异的变故。妈妈离开后,爸爸自暴自弃更染上毒瘾。
家庭环境变化对孩子影响巨大。小欣性格愈发内敛,没有过多表情,更不爱说话。生活的暴击总不会单独出现,两年前,小欣的父亲突发疾病,生活无法自理,小欣更感绝望与孤独,甚至有了厌学的表现。在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爷爷发生了交通意外后,家里的经济来源也被切断了。金钱也许是小欣在生活中最紧缺的,但是父母的爱更是这个孤独的孩子内心最渴望的。
社工们积极帮助小欣一家寻找解决办法。在社工的帮助下,小欣结交到了新朋友,打开了自己的心扉,参与到“绿苗行动”幸福港湾——昆山市陆家镇儿童成长关爱项目中来,创造了很多美好经历。慢慢地,小欣开始敢于表达,敢于微笑着展示自己的手绘作品。同时,思想也更加成熟了,勇敢地和奶奶一起处理爷爷的交通事故,积极和警方沟通协调,坚强而聪颖。
“童样幸福”遇到更好的自己
沙溪镇困境儿童关爱项目
“小姐姐,我最近考完试了,马上回太仓,如果需要志愿者可以联系我,我可以来帮忙。”给社工打电话的女孩叫小英,是沙溪镇的一名困境青少年。家中只有爸爸、爷爷、曾祖母,爸爸是智力残疾人士,又因交通事故身体瘫痪,家庭一度陷入困境。
第一次见面,小英表现得有点胆怯,不爱说话。在与当地妇联的共同努力下,以幸福港湾实践项目为平台,社工为小英链接了爱心妈妈陈女士。久违的母爱以温暖包裹了小英。有一次,小英在宿舍跟陈女士视频,她自豪地跟同学说:“这是我的妈妈。”
参与“童样幸福”幸福港湾——沙溪镇困境儿童关爱项目的一系列活动,让社工感受到小英从沉默不语到打开心扉的变化。通过小组活动,鼓励小英和同辈群体建立关系;通过红色精神学习活动,学习感染坚韧不拔的红色精神;通过社工组织的家庭活动,改善家庭氛围;通过多彩的社区活动,让小英更多地接触到世界。
“今后,我也可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回馈社会,就像社工姐姐和爱心妈妈帮助我一样,我也可以去帮助到其他人。”幸福港湾实践项目让小英慢慢走出了困境,开始勇敢走向社会。
可爱“小狮子”勇敢向前走
太仓特殊儿童关爱项目
滴滴答,将时钟拨回到2009年7月29日,一个鲜活的小生命呱呱坠地,但因为出生时脑干出血,他将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在小博爸爸妈妈的信任与支持下,幸福港湾实践项目委托的社工走进小博的生活,带他建立起与外界的联结,让他慢慢放下防备、慢慢打开自己。
第一次见到小博,他躲在阳台,低着头、双手捂着耳朵,呈现出极度抗拒紧张的状态,但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总是透过玻璃斜着眼睛悄悄偷看社工。参加幸福港湾实践项目的第一次小组活动,见到那么多陌生的面孔,小博紧张地掉眼泪。随着小伙伴们诙谐幽默的互动和社工的不断鼓励,他慢慢卸下防备,变得越来越积极、活跃,不仅结交到一个“好兄弟”,还能勇敢地站在大家面前说出对妈妈的爱意。
小博的作品在“我是遵纪守法小公民”绘画比赛中获得了“我是遵纪守法小公民”奖,并在太仓市图书馆展出。颁奖仪式当天,他牵着妈妈的手来到人头攒动的画展现场,虽然还是习惯性地低着头,但却没有退缩,见到社工们更是热情地打招呼。他依旧依偎在妈妈身边,但却挺直了腰板。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自己走上了领奖台,面对所有人,高高举起手中的证书。
幸福港湾实践项目的开展让更多人了解到“特殊儿童”所拥有的来自生命本身的单纯与美好,而小博也将在建行与社会各界的温暖下,努力蜕变成一只勇敢、坚强的“小狮子”,继续大胆向前走。
用心绘出多彩世界
吴中区困境儿童心成长
11岁女孩小佳是幸福港湾社工们走访的一户困境儿童。小佳从小智力上、身体上都比同龄人发展要迟缓,患有较严重的脊柱侧弯,常年佩戴矫正器,被鉴定为四级残疾。但幸运的是,小佳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她和爱她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弟弟生活在一起。
第一次入户走访,社工调研访谈发现,由于家人对小佳的倍加呵护,比如梳头、穿衣服等很多可以小佳自己有能力做的事儿家人都代劳了。社工通过与小佳的爸爸妈妈深度沟通,帮助他们认识应该怎样更好地爱孩子,更科学地支持孩子成长发育。在和小佳互动的过程中,社工不断鼓励她尝试自己独立完成生活事务。家人的配合与鼓励促使她顺利地完成了“自己梳头”,并不断练习梳头的技能。后续走访中,小佳每次都迫不及待地向社工展示她新学会的技能,逐步学会收拾书包、穿衣服。为了鼓励小佳勇于尝试,社工通过绘本引导小佳画出她喜欢的猫咪;了解到小佳除了家人,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就重点培训小佳的社交技能、构建朋辈交往能力,帮助她在学校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第一次来参加亲子活动,小佳非常积极争取上台参加角色扮演。妈妈太惊讶,没想到女儿这么勇敢。从个案走访与小佳认识,到逐步地深入了解与辅导,再到幸福港湾实践互动活动,社工们明显感受到小佳的成长和进步。
“巷”阳小公民 “益”童伴成长
吴中郭巷新市民子女社区融入项目
新市民家庭子女作为小小郭巷人,是儿童友好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郭巷街道联合清流社工通过幸福港湾实践项目打造“巷”阳小主播儿童团队,鼓励新市民儿童从小记者视角,探访这座生活着的城市,挖掘身边正能量。
社工在面向郭巷街道湖滨、湖岸和墅浦三个社区招募“小主播”时,遇见了一群可爱且有才的郭巷儿童。他们积极向上,有勇有谋;他们天真烂漫,才华横溢。然而面对“小主播、小记者”的称号,他们还充满茫然。为了更好培养“巷”阳小主播的全方位能力,清流社工在冬令营中结合主播能力设计了“设备入门”“魅力乡音”“镜头语言”“幕后统筹”等系列成长课程。一周的时间,小记者们从“牙牙学吴语”到熟练摆弄摄影、剪辑,实现蜕变成长。
在视频制作环节,“小主播们”个个表现出色,你负责写稿,我负责摄影,商量着如何剪辑,用真心关注社区残疾人士,用热情探索城市一草一木。小主播们从初期的一盘散沙发展到初具团队雏形,从前期的参加节目录制到后期的自己选景、写脚本、导演、拍摄、剪辑,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儿童参加到儿童参与的转变。透过幸福港湾小主播的镜头,向社会展现儿童眼中的公益真情、城市风采,也展示了儿童眼中的文化自信,以及新市民家庭子女对所生活城市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渭”爱聚力 共筑成长之路
相城区渭塘镇儿童关爱服务项目
小徐家住渭塘镇,一家八口一起生活着。由于患有智力二级残疾,小徐就读于特殊学校,因长期患病,还需要服用药物。妈妈希望小徐可以好好吃药、慢慢变好,小徐却认为药丸又苦又难吃、充满了排斥和恐惧,母女间的关系日渐紧张。由于残疾,小徐的父母、爷爷奶奶对她期望不高,只要能保证基本生活就可以。
在入户探访的过程中,社工通过和小徐的接触,发现其在手工方面的潜能,虽然小徐在和外界沟通时有延迟,但是具有规则意识和理解能力。通过社工不断地接触和鼓励,小徐走进了活动场地,开始持续参加项目活动,从手工制作到数独游戏,从团队互动到亲子活动。通过三个月的小组、社区、个案服务,她从刚开始的拘谨、约束、抗拒,到慢慢地可以在家长陪伴下,跟随社工的指引参与活动并完成活动目标,并且家庭成员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共同帮助小徐完成进步。
以“爱”为伴,康乐前行
阳光领航儿童关爱项目
性格敏感、沉默不语、脑袋都快低到胸口去了……这是社工见到小辰时的第一印象。一场车祸,年仅6岁的小辰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由于子女离世,爷爷承担起了对小辰的监护责任。爷爷对小辰期望较高,总是持批评态度,很少给予小辰鼓励和肯定。在长期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教育的情况下,小辰不敢与爷爷主动沟通,导致出现沟通交流不足、自信心和安全感不足、社会交往不足等问题。
临近开学,社工通过观察发现小辰家中缺少学习用品,为小辰送去书包、笔袋、文具的同时,也通过一次次的入户加深了与小辰间的关系,让小辰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社工还双管齐下,为爷爷、奶奶讲解如何更有效、正确地与孩子沟通,带着爷爷和小辰一起互动,改善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帮助小辰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活动中的小目标一点点建立自信。
在社工的持续鼓励下,小辰还走出家门,参加到项目活动中来。他在开阔视野、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增强自我抗逆的力量。在不断“走出去”的过程当中,小辰与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建立起了联系,也认识了越来越多志趣相投、心灵相通的朋友。
走出家门走进“幸福港湾”
“静待花开”全市孤独症儿童家庭护持项目
岳岳妈妈是一位重度孤独症患儿的母亲,由于孩子患病无法上学,她需要全天在家照顾孩子,没有一刻放松,常常有一种无助感,身心疲惫的她为了孩子总是咬紧牙关给自己默默打气。
听岳岳妈妈说出自己的“心事”后,幸福港湾“静待花开”项目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孤独症儿童家庭护持计划,岳岳妈妈当场表示出强烈的意愿参与。项目展开以后,妈妈带着岳岳积极地参与各类活动,在不同的活动以及与其他家庭、志愿者的社交中,妈妈得到了喘息、感觉明显放松下来,岳岳也得到了专业志愿者一对一服务的良好陪伴。岳岳很喜欢陪伴他的志愿者老师和大哥哥大姐姐们,每一次活动的完成都促进孩子成长:从离不开妈妈,到能在活动室自己玩耍,再到能和志愿者老师简单互动等,让妈妈和项目工作组倍感欣慰。
两年多来,在幸福港湾实践项目中,许多和岳岳一样的家庭,在项目中得到帮助,找到力量。项目设置了心理沙盘、芳香疗愈、插花体验、正念冥想、瑜伽理疗、手工皂制作等丰富的课程体系,注重心理减压、身体放松和手工体验于一体。在瑜伽冥想课上,学员尝试将自己的呼吸和身体联结,通过一些简单而关键的动作提高核心能力,减轻身体疼痛和劳累;在花艺欣赏和插花体验课上获得花艺知识的熏陶,并亲手制作精美的插花,将满满的正能量和美美的花束、靓丽的心情一起带回家,给忙碌的日子增添一抹绚丽的光束;手工课上和孩子一起“历经艰辛”完成手工作品,带着快乐的孩子一起回家,让妈妈们倍感幸福。
乐朵成长 幸福出发
乐朵安全港——儿童保护倡导计划
乐乐今年7岁了,但是面孔总是脏兮兮的,她不喜欢写作业,却喜欢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在社区中跑来跑去。入户社工了解到,乐乐的监护人是奶奶,因为奶奶不识字,没有工作,也无法教乐乐学习,家里的低保收入仅能勉强维持生活,自行车是乐乐唯一的玩具。
面对乐乐的情况,社工决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与乐乐建立关系,让乐乐信任社工,与乐乐一起商讨今年的“闯关任务”。
快乐家务超人,改善乐乐的学习环境和居住环境。在乐乐心中建立虚拟形象“快乐家务超人”,“快乐家务超人”会赶走黏在乐乐身上的“脏脏怪”,带着乐乐一起收拾房间。在“超人”的帮助下,乐乐逐渐有了一起行动、收拾房间的动力。
小小自行车,提高乐乐学习的积极性。乐乐不爱做作业,喜欢骑自行车到处玩,专注力不佳。但是作为乐乐唯一的玩具,自行车能给乐乐带来快乐,不是一个“十分坏”的东西,但是它总是偷走乐乐的注意力,让乐乐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因此,社工和乐乐共同想出办法,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作业做完,然后乐乐就可以自由地和自行车一起玩耍。
我的心里话,补充家庭教育缺失功能。通过组织开展家庭会议,乐乐表达了对父母的思念,奶奶也表达了对乐乐父母的失望与气愤,最后透露出忧伤、无奈。社工引导奶奶意识到表达情绪的重要性,并且让乐乐在纸上写下想对父母说的话,以后如果思念父母了都可以写下来,把思念存起来,转换成自己的动力。
社工运用儿童叙事家庭治疗技术,激发儿童自身力量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同时邀请家庭成员关注儿童的改变,形成正向发展的循环网络。(来源:苏州日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