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重要载体,传承弘扬地名文化是扩大地名文化影响力、赓续中华历史文脉、提升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近日,相城区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路、陆慕街、南桥成功入选。
御窑路
御窑路以其指称道路经过原御窑行政村的地理特征拟名。“御窑”一词取自于御窑村,该村以生产金砖和各色砖瓦闻名,制砖工艺数代相传,产品称“北窑货”,闻名江南。曾为明、清两代烧制大量秦砖汉瓦、明清金砖,是明清时期为皇家烧制金砖的主要场所。烧制砖瓦质量上乘,品位高档,相传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的称赞,并被赐名“御窑”,村名亦由此而来。
陆慕街
陆慕街以其指称道路原址为陆慕老街(俗称)的地理特征拟名。“陆慕”一词的由来,甚有渊源。陆慕,古名陆墓,相传因唐朝德宗贞元年间宰相陆贽葬此而得名,至今约1200年。元朝郡人陆辅之《吴中旧事》记载:“吴郡城北有一大冢,在塘之西。相传为唐朝陆宣公墓,故地名陆墓,水名陆塘。”陆宣公是唐顺宗赐予陆贽的谥号。陆塘之西为陆墓街,陆塘之东为十泉街(现今统称为陆慕老街)。此后,人们在两岸逐渐聚居,遂成陆墓集镇,故当地流行着“先有陆宣公,后有陆墓镇”的俗语。1993年,经吴县市政府研究,报江苏省民政厅批准,“陆墓”正式更名为“陆慕”。地名所具有的实体文化,可以上溯一千多年,涵盖地理、历史、文化、名人、乡愁、城建等各个方面,无论从亮点、深度,还是范围、程度,都非常丰富。
南桥
南桥,原名太平桥,始建年代不详,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建于1902年,重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1902)。与南桥相对,在陆慕镇市河(今元和塘)上,还有中桥、北桥,均于20世纪60年代废,传说这三座桥是象征着福禄寿的“太平桥”。历经百年风雨,现仅南桥大体上还保留着当年的风姿。
南桥造型特色性强,被列为“陆慕十景”之一,又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接下来元和街道将积极开展地名文化遗产宣传保护工作,同时规范地名管理,推进地名文化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地名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高地名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元宣)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