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租车司机的地图里,总有几个“黑名单”,比如江干区体育中心。
“周边一圈路都叫之江路,门又有两三个,完全搞不清楚到哪里接客人。”有司机抱怨。
福利来了,杭州市批复了《关于要求对思潮巷等部分道路桥梁隧道命名的请示》,其中就有关于这一段路的改名。
原先“劈叉”往北那段700多米的之江路,将更名为三新路,消除大家的困扰。
江干区地名办工作人员说,造成这样的问题,绝对不是故意乱取名。以前还没建运河之江隧道的时候,之江路到了运河入钱塘江的口子只能“拐弯”往北走,所以按照同条路同个路名的原则,拐弯那段还是叫之江路;现在隧道建成,之江路“拉直”了、并且往东跟之江东路连上了,才出现了“Y”字分叉。
近100条(座)道路桥梁有了新名字
这次批复“打包”了近百个新名字,包括59条道路、35座桥梁、2座隧道。其中涉及三墩、桥西等新建小区较多。
命名批复的路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随着新建道路完成,让一些道路变长了。比如九环路原来南起艮山东路、北到三卫路,今后往北延伸到新三路(规划名);钱江路原来南起飞云江路51号、北至三新路,今后往北延伸到观潮路(规划名)。
第二类是像拐弯的那段之江路一样,使路名更加合理、好记。灵溪北路也是类似的情况,原来这条路最北只到西溪路,今后往北延伸到了天目山路。
第三类是新建道路,一般都在新建居民区内,在西湖区三墩地块和转塘地块有很多,比如南起紫金港北路、北至古墩路1649号(预编)的金家汇路,南起石龙山街96号(预编)、北至浮山街的浮山支路。
这次批复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一般路名申报都是在建设完成后,而这次正在建设的望江隧道(从滨江丹枫路通到望江东路)也在名录里面,这是为什么?
杭州市地名办的工作人员解释,隧道建设工期比较长,前后可能要好几年时间,所以就跟道路等其他交通设施不一样,会有在建设期就为其申报命名的情况。
一面临水的小区才能叫“湾”
三面临同一水域的叫“半岛”
现在很多家庭给新生宝宝取名字,要翻字典、上网查,其实给一条路、一座桥、一幢大楼取名字也不简单,从建设方申报到最后政府审批,中间要经过好几道流程,申报的名字能否被“录用”,还得看是否符合地名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地名使用,杭州市从2014年就出台了《地名管理规范》地方性标准规范,对建筑、交通设施的命名都有详细的规定和建议,举些例子给你看看:
“大厦”只能用在命名15层以上或总建筑面积在2.5万平方米以上的商务办公建筑;
“天桥”建议用在互通式、分立式的人行天桥名上,而“立交桥”则建议用在互通式、分立式的车型道路立交桥名上;
大型居住区规范内的新建道路,南北向建议叫“某某路”,东西向建议叫“某某街”;
两条或两条以上轨道交通线同一换乘站点要使用统一名称,建议以先期命名的名称为准;
用地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以上、具有综合性使用功能的大型建筑才能叫“某某中心”。
最近杭州楼市火爆,买房的人以后可能会发现,房产证上的楼盘名跟开发商销售时的“某某城”、“某某墅”不一致。这是因为,很多楼盘在做广告时给楼盘取的名字并不规范,等到向政府部门申报的时候就必须换一个。
根据杭州市《地名管理规范》,居住区地名的不同叫法必须符合不同规定,比如叫住宅区、小区(包括新城、区块)只适用于用地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城”适用于用地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或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且相对独立的居住建筑群,还要有综合性使用功能;“别墅”则只能用在容积率小于0.8的单体建筑;“湾”适用于一面临水的居住建筑群;“半岛”适用于三面临同一水域的陆上居住建筑群。
梦蝶街、霞鸣街、美音巷……
这么“文艺范”的道路在哪里?
下沙、滨江、城西的蒋村地块、转塘地块,经常有人抱怨这些新开发地块的路名不好记,有些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
其实,结合路名管理规范看看,你会发现这些区域的地名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且同一区块内的路名都有相近的“气质”。
比如下沙的高教园区块,路名都是“学”、“文”字头,为的是让路名跟区块定位更加契合,其中南北向叫“文×路”,东西向叫“学×街”。开发区民政科的工作人员说,为了让开发区内的道路名字更好记,部分小路也正在考虑调整路名。
去转塘象山地块转转,会发现那里的路名都很文雅,比如梦蝶街、霞鸣街、云浦街、夏铜街、之涵街、美音巷、忆音路,为的就是跟附近的音乐学院、美院一样有“文艺范”。
新的区域开发建设完成,为道路取一个好听又好记、还要符合规范的路名,对建设方来说并不容易。去年5月,之江度假区为了要给21条路取一批凸显地区特色、文化精髓的名字,还曾经广发英雄帖,向市民征集路名。(周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