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式各样的文创日历让这个市场重新回暖
2017年即将到来,北京青年报记者最近走访,本来在前几年低迷的挂历、日历市场,销售大幅回暖,各种被赋予了文化创意色彩和DIY的纸质日历产品走红网络,有的网店一个月销售出2万余本。在经历了单位公款购买热卖期、禁止公款购买低迷期,纸质日历因为文化创意的加入又迎来了新的复苏。
各种文创日历成“网红”
《故宫日历》、《红楼梦日历》、《传家日历》、《每日读诗日历》、《月相日历》……今年,在网上热销的2017年文化创意日历品种多达几十种,有的像一本厚厚的书,需要一页一页地翻,在指尖的滑动中感受岁月的流逝。有的是日抛型,在日历由胖变瘦的变化中体会时间的紧迫。还有异型的月相历,用月相的变化,提醒每天忙着“柴米油盐”的人们,别忘了抬头看看阴晴圆缺的月亮。
今年,一本叫做《传家日历》的日历特别火,被称为日历界的“网红”。它不仅有日历功能,还将中国24节气、老手艺、老工艺、各种传统节日、养生之道,通过380多张原创手绘插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充满了浓浓的中国风。创作团队说,这本日历的每一页都是由出品方根据《传家日历》每一天的内容,投入30人、300多天的时间创作出来的,为大家演绎每天不重样的传家生活。
售价88元的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纪念珍藏版的2017年日历,也是文创日历里的新兵。里面收集了《牡丹亭》的精美剧照,其中穿插点缀了导演、演员和摄影师的手记,成为很多粉丝争相收藏的一本日历。
《每日读诗日历》,每天一首从汉魏到清的数百首古诗词中精选。诗词的出处、文中背景、文化艺术内涵都加以注释,成为父母送给孩子首选的新年礼物。
DIY日历花费数千元仍火爆
除了文化创意日历外,制作DIY日历的人也越来越多。北青报记者登录淘宝网,可以为顾客定制日历的店多达100页。
徐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他定制日历就是看中它的独一无二。徐先生爱好摄影,冬天爱养各种鸣虫。今年,他把自己家里养的蝈蝈、蛐蛐、油葫芦都拍了一遍,制作成了5本台历。虽然制作费就花了1700多元,可他仍然乐此不疲,“元旦,送给亲戚、同事,多有品位,我自己拍的。”
实体书店也加入日历销售热潮
作为实体书店的北京图书大厦,文创日历的销售,也是今年的一个新特点。
北京图书大厦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些文创日历近几年来特别走红,北京图书大厦从八九月份开始销售《故宫日历》。日历每月都有一个独立的主题,“金鸡献瑞”、“百鸟朝凤”、“珍禽翠羽”等吉言令人眼前一亮。
目前,中华书局出版的定价88元《红楼梦日历》、定价68元《汉字之美日历》、定价68元《古都之美日历》都各销售出了百余册。
文/本报记者 王薇
内存
挂历、日历的兴衰史
说起挂历、台历、日历,在我国有着近百年的历史了。最火的时候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80 年代以前,挂历仅供少数人使用,80年代开始,成为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必需品。
上世纪80年代初,因为印刷量少,在北京家庭能有一本挂历是一件特别有面子的事。因为少,挂历成了人们送礼的首选。
随着挂历、年历、台历的普及,渐渐这个过年的必需品开始泛滥。单位用公款大批购买贺卡、年历、台历送礼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不少南方的印刷厂,每到一年的下半年,各种订单纷至沓来。有时成本不过20元左右的挂历,标价却在200元以上。采购中大量的回扣,已是公开的秘密。
2013年末,中央纪委发布的一则通知,让公款购置日历、年历成为历史。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令行禁止,2014年,全国挂历、日历市场陷入低迷。有媒体报道,从2013年中央纪委下发“挂历禁令”后,挂历、台历的销量就一路下滑,有些挂历、台历的生产厂家因为严重亏损,开始倒闭。
2015年,没有了免费的日历、台历,很多人开始怀念起它们,朋友圈里到处都是求台历的帖子。同年,文化创意日历开始热卖,《故宫日历2015年(精)》在北京实体书店销售火爆,故宫网上书店——故宫淘宝一度卖断货。
2016年,更多的文化创意日历加入销售大军,日历再次成为炙手可热的送礼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