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苏南视窗讯(http://www.zgsnsc.com/):“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当酒钱” 唐寅的这首《桃花庵》广为人知,由此,桃花坞的地名也令人记忆深刻。
都说义乌上溪的桃花坞在春天,美得像画;在夏天,靓得像梦。只有当你走近,登临秀山,走进桃林,才知道,这里就是“仙桃”的世界。无论你是过客,还是归人,都可以将梦寄存于那一片片桃园中。待来年,借着盛开的桃花,再圆那个美妙的梦境。
逛一逛,奇妙的诸葛八卦村
七月,酷暑难熬,却挡不住出游的心。我们一群高中同窗,结伴赶赴浙南,一是看望义乌的老同学,二是去感受浙南的自然风情。
一路上,堵车,绕道。原本四个小时的车程,竟然开了七个半小时。车内,如常嬉笑,欢闹,不受任何影响。
下午1:45终于到达兰溪市,扎根入户在义乌的老同学沈勤明已等候了2个多小时。午饭后,我们来到诸葛八卦村。沈同学介绍说,八卦村以钟池为中心,钟池虽不大,但这口水塘半边有水,半边为陆,阴阳分明。村中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处,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站在村口,看游览图,八条小巷则延伸四面八方,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犹如迷宫。我从网上查看照片,从高空俯瞰八卦村,其平面酷似八卦图,实为奇妙。对于为何如此布局,村民说法不一。有人说这样的布局是诸葛亮“八阵图”的翻版,是诸葛后人根据诸葛亮阵法精髓而设计的,既是对祖先的一种特殊纪念,也是对诸葛亮“八阵图”的变相保存。也有专家认为,如此布局是出于消防的考虑。中心为钟池,以此为核心四周扩散,不管哪家人家发生火灾,取水救火的距离都是一条直线,对扑救十分有利。
丞相祠堂、大公堂、种池……烈日下的八卦村,游人少,恬静安宁。唯有中池旁三三两两的学生,还在专注临摹,写生练习。我们几位忙着拍照的女生,绕了一圈,就转了向。边走边聊边问,店铺内的村民,则耐心微笑地为我们指路。终于回归大集体,21位同学聚拢在钟池旁合影留念。
看一看,里美山村的吴山民故居
夏天的桃花坞,充溢着果实的芬芳,车子刚到“桃花坞”景区,便让人恍若进入世外桃源。
车子到达里美村村民委员会,斯何村村主任斯军华已等候多时。“里美山村,群山环绕,是义乌市上溪镇最为偏远的小山村之一。村庄很小,全村有100多户人家,长期居住这海拔400多米的山上。桃花坞景区北边与兰溪交界,景区面积达80多平方公里。”斯主任说,顺着山垄,村民种植了万亩桃林,延绵10余里。每到阳春三月,这里成了桃花的海洋,因此有十里桃花坞之称。
据介绍,上溪有700多年的历史,在《云溪张氏宗谱》记载:“县之西山明水秀,云雾缠绕,曰云溪。”此处的“云溪”便是上溪,后云溪演变为上溪。
站在村口,沿着600多年的那棵苦槠,仰头望去,只见“金义浦兰抗日游击根据”红底黄字,清晰,醒目。斯村长介绍,义乌上溪镇是义乌抗日武装第八大队成立地,是金义浦兰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心区,素有革命“小延安”美称。这里是吴山民故居,几年前重新修缮的。
沿着台阶,来到这座木质结构的小屋前,四开间的故居,古朴雅致。屋内,图片说明,吴山民故居约初建于1933年。1938年,吴山民任义乌县县长,积极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县长”。此后,又建立金义浦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他是我们里美村的骄傲”斯村长洪亮地说。
尝一尝,桃花坞里水蜜桃
里美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掩映在青山之中。这里,几乎家家户户种植桃林,烈日下,我们沿着山路蜿蜒而行,只为体验采摘的乐趣。山路旁,一只只成熟的桃子给人带来一种成熟的喜悦。
沿着幽静曲折的山路漫步村中,处处青黛含翠,如同步入自然圣境,山中除了清香熟透的桃子,各色花草,也是品种繁多。杨梅树上的果子隐约可见,火黄盛开的美人蕉、凤仙花、洛阳花点缀在农舍四周,绚丽无比。然而,最令人欢喜的,还是抬头望去,满眼的桃树和挂满枝头的那一只只诱人的水蜜桃。
还没到达农户家的桃林,捷捷同学早已垂涎欲滴,忍不住伸手摘下一只熟透了的水蜜桃,“真甜!真甜!”看他三口二口,把硕大的桃子“消灭”掉,同学们也加快了脚步。
终于,到达山间桃林,水果的甜香扑鼻而来。嘴馋,挑一只成熟“仙桃”入口,汁水喷射而出,脆嫩的果肉调皮地充溢嘴中,甜蜜之感弥漫整个口腔,简直停不下来。
一丛丛,一片片的桃树下,累累果实几乎垂到地上,浓密的树叶与艳丽的水蜜桃,令人想起李商隐的“碧桃红颊一千年”。转身,同学们个个都已钻入桃园。斯村长也加入采摘队伍,他说:“我们上溪的水蜜桃,汁多,味甜哦,你们从苏州过来,多带点回去。”
“嗯嗯,多采点,多带些”看着桃树上一只只粉嫩娇红的桃子,我只顾拍照,觉得每只桃子都是那么可爱,一时间,竟然忘了伸手去摘。回头,同学们早已收获满满,提着一筐捷新鲜的水蜜桃,欢喜而回。
叙一叙,昔日同窗情
同学毕业三十三年,分散在全国各地。震中85届旅游微信群的建立,只为四面八方的同学,多了联系的途径,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沈勤明同学在义乌扎根入户。三年前,会长组织同学第一次前往义乌,我因有事没能同行,十分遗憾。这一次,早早报名,期待相聚的日子。
聚拢在一起,别的身份被忽略,你我仿佛都回到了青葱岁月。无论彼此的容貌有了多大的改变,你在我眼里,依然是当初的模样。
沈同学准备了好酒,我们回报一腔热情。谢谢你,勤明同学!
义乌的特色菜上桌,同学们不亦乐乎,这锅原生的老鸭汤真是鲜,那碗“八卦汤”可是第一次吃到,还有那盘山栀花,惹得同学猜测半天,回来后,捷同学还专程上网查询:走在上溪乡村小道上,不少农家小院里晒着山栀花。山栀花,从山间“窜”到餐桌,早已成为老百姓的一道日常美食。
短短的两天时间,浓浓的同窗情。她走累了,他帮忙背包,搀扶;他口渴了,她立马递上水杯;她出汗了,他在后面悄悄摇扇子;她力气小,他帮忙采桃子……酒桌上,临时配对,“夫唱妇随”,只为那一刻的欢喜。
相聚的时光,总是匆匆又匆匆。同窗之旅,采摘之乐,甜蜜之行。那一个个温馨的片段,一段段生动的情景,永久留在记忆中,化作一篇篇美文。
(供稿人: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