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星期,吃货们翘首期盼的阳澄湖大闸蟹就将上市。不过从今年开始,阳澄湖大闸蟹家族又多了一名成员,它的名字叫作“阳澄湖1号”。据悉,新成员从去年开始就已“入住”“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苏州相城区阳澄湖镇。今年,“阳澄湖1号”即将推广上市。
“阳澄湖1号”是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采用湖泊围网下全过程生态养殖模式培育的河蟹新品种。阳澄湖镇旨在通过 “阳澄湖1号”的全过程生态养蟹,探索出一条既有养殖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养殖模式新道路。
据介绍,从2017年开始,阳澄湖镇在现有标准化池塘的基础上升级改造,建成了一期300亩的高标准生态养殖基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该基地进行池塘养蟹试验,探索出“863”池塘生态养蟹的模式,即“亩放扣蟹800只、回捕规格成蟹600只、亩均产值3万元”。
“通过种植大量水草、高密度安装增氧管,针对池塘水质,实施原位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养殖成果大大超出预期,不仅蟹的品质接近阳澄湖湖蟹,超大规格(公5两、母4两以上)比例超过一半,而且塘内水质也达到了二类水标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徐跑表示,在池塘养殖试验取得成功后,他们把这种模式移到湖泊围网中来,再加上减少放养量、增加水生植物和螺蚬的投放,以实现减量增收、提质增效。
目前,“阳澄湖1号”项目组在阳澄湖区有两块示范区,一块380亩、一块140亩。进入示范区,只见水质清澈透明,水下各种水生植物清晰可见。 据徐跑介绍,“阳澄湖1号”对生长环境要求很高,要求水质清澈、水生植物丰茂,所以养殖时需要大量种植水生植物和投放螺蚬。为此,示范区人工种植了伊乐藻、轮叶黑藻和黄丝草三种水生植物,再加上阳澄湖本身的竹节草等水草,水草面积占养殖水面的比例达到60%左右,为河蟹生长构建了一个茂密的“水下森林”。
徐跑介绍,这些水草在生长过程中既吸收了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也为河蟹提供了更为适宜、接近于天然状态下的栖息生长环境。而放养的螺蛳通过不断地繁殖、生长,净化了水质,又为河蟹提供了绝佳的动物性饵料,水草、螺蚬、河蟹组成了一个有机全生态食物链。检测结果也显示,示范区水域的水质已经达到国家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可以直接饮用。
“在河蟹生长和育肥期,我们也会适当投一些环保型颗粒饵料,作为水草、螺蛳的补充。”徐跑说,颗粒饵料的配方由项目组科研人员自行配制,投喂量根据河蟹放养量和设定的目标产量、以及各个阶段的增重比精准推算,保证残饵和排泄物被水草和螺蛳完全吸收转化,使水质充分净化。
高品质的生长环境、科学化的养殖方式,让“阳澄湖”1号相较一般的阳澄湖大闸蟹来说,个头更大,卖相更好。一般大闸蟹上市的平均规格在3两到3两半之间,而“阳澄湖1号”预计上市平均规格能达到4两左右。目前,“阳澄湖1号”正处于四壳蜕壳期,平均规格已达2.5两。(王莉莉)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