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经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等牵线搭桥,由全国丝绸标准化委员会主办的蚕丝被质量及国家标准研讨会在苏州吴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与会代表共同参与研讨了“蚕丝被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为行业的健康发展献计献策。
据了解,此次蚕丝被国家标准的修订包括修改蚕丝被的术语和定义、修改产品规格和纤维含量的标注规定、修改出厂检验的检验项目等15项内容,涉及蚕丝被从生产到检验再到出厂的方方面面,改动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不过,对震泽蚕丝被企业而言,国标修订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甚至还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这次的修订实际上是一次‘提标’,是为了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但我们震泽蚕丝被企业的生产标准一直远高于国标,因此基本没有影响。而且,提标之后,一些以次充好的蚕丝被企业也将难以生存,这既净化了蚕丝被市场,也保障了我们正儿八经做好产品的企业的权益。”震泽蚕丝同业公会会长朱文超说。
一项标准规范行业发展
吴江的蚕丝被企业,主要集中在震泽。作为中国丝绸小镇,震泽云集了200多家蚕丝被企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值近50亿元的丝绸产业集群,年产蚕丝被超300万条。
在生产蚕丝被方面,震泽蚕丝被企业从来不以国家标准为生产导向,他们有着更高的行业标准——“震泽蚕丝被联盟标准”。
2009年5月,震泽蚕丝同业公会与国家丝绸中心、江苏省丝绸协会、苏州大学桑蚕研究所成立专业小组,在搜集相关资料和技术数据并向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震泽蚕丝被联盟标准”。
该联盟标准属全国首创,其标准要求远远高于国家标准,如联盟标准要求蚕丝被必须是100%的桑蚕丝,而国家标准规定只要满足50%的蚕丝即可。企业只有达到联盟标准,公会才会发放联盟标准标签。
同年,蚕丝被国家标准也开始制定,考虑到各地蚕丝被行业发展水平的差异,该项国标便主要以规范行业发展为主,希冀逐步将蚕丝被企业的发展引导到正轨上来。因此,蚕丝被国家标准突出普适性,即设立一个相对合理的门槛,让大部分依法依规的企业可以跨过,进而先让蚕丝被行业繁荣起来。
“毕竟要是一上来就按我们的行业标准来,震泽以外的大部分蚕丝企业都要做不下去的。”朱文超笑说。
一个故事彰显企业坚守
对震泽蚕丝被的质量,中国丝绸协会常务副会长钱有清印象深刻,他说起了一个故事。
“蚕丝被之母”沈福珍生前十分看重产品质量,决不允许一件不合格产品从自己的公司流出去。同时,身为震泽蚕丝同业公会第一任会长,她对震泽整个蚕丝被产业都有着近乎苛求的态度,对于生产不合格蚕丝被的企业,她也是要“凶”的。
有一回,沈福珍拎着某企业生产的一床蚕丝被就找到了时任震泽镇党委书记的陆斌。彼时,沈福珍已经因为中风而行动不便,话也有点“说不连牵”。但她还是用尽力气讲明了自己的来意。
“这种质量的蚕丝被,怎么能从我们震泽出去?”
“沈福珍的这个故事让我看到了震泽蚕丝人对产品质量的坚守,也让我知道了中国丝绸小镇的荣誉对震泽来说是实至名归。”钱有清说,他从事丝绸相关工作二十几年,对震泽的印象一直非常好,他也希望能借助震泽蚕丝被企业的力量,让整个蚕丝被行业提档升级,进而为振兴丝绸文化贡献力量。
一种文化滋养丝绸发展
丝绸文化是苏州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在苏州地区传承了数千年。不过,近代以来,由于受到工业大生产的冲击,以“做精做细”为要求的丝绸产业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这也直接导致了丝绸文化的衰落。不过,在吴江,这种文化已经开始复兴,并逐渐展现往日峥嵘。
在钱有清看来,吴江发展丝绸产业有历史、有人文、有情感,更应该在传承和发展丝绸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次将蚕丝被质量及国家标准研讨会放在吴江召开,正是为了给吴江的蚕丝被企业鼓劲打气。
“现在认真做丝绸的越来越少了,吴江有这份产业,需要珍惜,千万不能丢。”钱有清建议,吴江的丝绸企业应该继续大力发展中端产品,在渐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同时用高质量的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让吴江丝绸成为苏州丝绸乃至中国丝绸的一块硬招牌。
“当然,政府也应当给予丝绸企业足够的扶持,让企业能够放心去把产品做精做细。”钱有清说。
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与钱有清有着类似的看法。作为震泽蚕丝被企业“五朵金花”之一,太湖雪一直奋战在传承与弘扬丝绸文化的第一线。胡毓芳说,文化是滋养蚕丝企业发展的土壤,弘扬丝绸文化,也是支持丝绸企业发展的一种方式。不过企业自身也需要深入挖掘当地的丝绸文化,并将之作为自身成长的养分。“只有在文化的滋养下,丝绸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胡毓芳说。(韦欢)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