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埔尾村,是座古味盎然约有1500年历史的古村,村中文物古迹遍布。有林魁进士牌坊、水利功德碑、孝节牌坊等文保,还有菊花石、宁寿里记碑、周广题诗碑等珍贵文物。千年古村保存这么多的林魁文物实属罕见,吸引了专家学者前往考查,各地游客也慕名前往。
据记载,林魁(公元1476~1544年),字廷元,号白石山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社(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捕尾村)人。林魁幼年家贫,然聪慧好学。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27岁的林魁登进士第、历官户部主事、郎中、后任江苏镇江知府、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云南兵备道、广东参政等官职,为官清廉,颇有政声。致仕回乡后,参与编纂嘉靖《龙溪县志》,著作有《白石稿》、《归田录》等传世。
白石林先生祠 进士林魁故居保存至今
白石林先生祠,据传为进士林魁故居,始建于明代。2001年重建,坐南向北,悬山顶砖木结构,前庭中院后堂、单进三开间,占地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祀明进士广东参政白石先生林魁坐像。近代漳州理学名家王履亨撰龛联曰:“杭疏不令君过举,返田不使民受亏,假想犹闻辞严义正;进则文章焕鸿猷,退则著述扶名教,允矣勿替俎豆千秋。”前墙内壁嵌明昆山玉岩周广(明进士、刑部侍郎)赠林魁诗和明嘉靖丙戌(公元1526年)布政使南海陈锡访林魁《话旧联句》(陈并书)的石刻。
白石林先生祠内所存关于林魁的物件多种,2018年下半年起,埔尾村委会有意识地拟建成“林魁纪念馆”。林魁纪念馆的建设,因势造形,在各处空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作为古厝建筑里的亮点。用现代的展陈手段,融合人文元素,围绕林魁的个人事迹,注重人与物的互动交流,营造氛围场景让观看者深刻了解、学习的林魁事迹和精神。
埔尾村之宝 林魁“最爱”的菊花石
在埔尾村林魁纪念馆里,有一块黄色石头格外引人注目。一直被村民视为宝物,村民叫它“菊花石”。据传,是广东渔民念林魁清廉正气,似菊花石质白而坚,如菊花傲霜斗雪之意志,故集体将海宫所得的菊花石赠送给林魁。因此,林魁也成为菊花石的第一位物主。之后,这块菊花石便一直在林魁身旁,无论他去哪里做官,还是最后归乡,他都带着这块菊花石。
据介绍,菊花石为天然海堤结晶体奇石,于明正德末年被人发现,约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奇石上粗下细,高56厘米,最粗处直径54厘米,为六棱尖端半透明的石英,集束向外放射舒展成22朵栩栩如生的白菊花,因号“菊花石”。
“林魁进士坊” 古牌坊 漳州现存最早牌坊
埔尾村的“林魁进士坊”,位于埔尾村南大道上,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建,为进士林魁立。此坊比漳州市区台湾路的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建造的“尚书探花坊”(为漳浦人林士章立)早百余年,为目前发现的漳州保持年代最久远的牌坊之一。牌坊为石仿木结构,坐东向西,四柱三间三楼,面阔7.3米,高4.5米。斗拱横梁,梁上叠屋顶,主间正中牌匾镌刻“进士”两字,横梁镌刻“大明弘治十五年壬戊科林魁”字,右侧横梁镌刻“知府罗列、知县姚鹏同立”字。该坊古朴典雅、造型简洁,是典型的明中期牌坊。
水利功德碑 重兴官港水利解民忧
据记载,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白石“官港”年久失修,港道淤滞,经常出现水灾。告老还乡的林魁,率乡人向代巡禀报此事,由知县鸠工重修。水利修缮后,“民感其德,为立功德碑”。该碑与“进士坊”相距50米,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立。碑高3.5米,宽1.2米,碑镌楷书“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二行十六大字,碑石风化碑文模糊难认,现在是市级文保单位。
碑文大概记述致仕的广东参政林魁,率乡人请准于省、县后,主持修建官港的经过,其中碑文有“凿石二十余所,改桥二十余座,潮行无阻,溉田二十余里,变盐卤为膏腴,功德在于梓里焉。各乡士人因立此碑,以纪其事”的文字。
林魁轶事
林魁,字廷元,晚年自号白石山人,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社(今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捕尾村)人。林魁幼年家贫,然聪慧好学,博学强记,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考中壬戌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官任户部主事、郎中,后任江苏镇江知府,山西按察司提学副使云南兵备道,广东参政等。林魁为官清廉,政绩颇著。由于他才思敏捷,落笔有奇气,因而部里每有疏议,同僚都推他执笔起草,他也当仁不让。
据传,孝宗皇帝临终托孤给两位宰相谢迁和刘健。小皇帝年方十五岁,从小就跟刘瑾等八个宦官结伴玩乐,登基之后,这几个宦官就整天引诱小皇帝纵情于声色犬马,从中窃持朝政,权倾内外。朝野侧目,呼之为“八虎”。宰相谢迁、刘健以托孤老臣的威望,联合六部大臣疏请立诛“八虎”。“八虎”闻讯十分恐惧他们环跪在小皇帝面前,苦苦哀求,只求保留性命,愿意放逐到南京,永不回皇帝身边。小皇帝心想,“若将刘瑾等撵走,日后谁眼我玩乐呢?这不是成心败我的兴致?”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原以为新皇帝一定会降旨诛杀“八虎”,谁知却由刘瑾出来宣读正德皇帝朱批“奸党”名单,将谢迁、刘健撤职查办,王守仁等大臣全部谪贬。正人尽去,从此刘瑾之流更无所忌惮,为所欲为了。在这万马齐暗之际,只有林魁敢履虎尾、捋虎须。一个西域僧人叫做大乘法王的,仗“八虎”之势,欺压百姓,强占四百顷民田作为寺田。林魁得知,上疏奏明皇帝,说明农田乃农民生存之本朝廷田赋之源,西僧霸占民田实为不法。他还在金銮殿上挺身而出,跟刘瑾据理力争,驳得刘瑾无话可说。小皇帝只好准奏,令西僧将农田退还给农民,但林魁却因此外放镇江知府。三年任满,政绩斐然,入京觐见时,呈上札子,直谏时政得失,被擢升为山西提学副使。秋闹举士时,有大吏托情疏通,他坚决不允,被衔恨诬陷,降调为云南兵备副使,嗣因招抚彝民有功,升为广东参政后致仕还乡。临行时,当地渔民送给他一块奇特的“菊花石”高一尺半,围宽约四尺半,通体晶莹,肌理中呈现一层淡红色菊花状石纹。林魁视为瑰宝,置于书室中,并以“白石山人致仕回乡后,参与编纂嘉靖《龙溪县志》,著有《白石稿》《归田录》等传世。
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家乡白石“官港”年久失修,港道淤滞,经常出现水灾。告老还乡的林魁,率乡人向代巡禀报其事,由知县鸠工重修。水利修缮后,“民感其德,为立功德碑”,碑名为“明大参白石林公重兴官港水利功德碑”,该碑今尚立于埔尾村。(作者:陈福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