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是著名的古侨村,村内有座气势恢宏的曾氏“番仔楼”。它有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富含异域风情的浮雕, 配合着闽南特色的红砖,整栋“番仔楼”散发着一股中西合璧的味道。201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平时游客不多,但村民及其后人对“番仔楼”却极为爱护。这座曾氏“番仔楼”历经百年,依然透露其昔日辉煌。如今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兴趣,各地游客也慕名前往。
在闽南,一种集传统古民居与南洋建筑特色于一体的民居,称为“番仔楼”。因为建筑样式中西合璧,风格与闽南传统古民居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为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楼”。
中西合璧“南洋风”建筑 内部构造巧夺天工
曾氏“番仔楼”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村墩上社,创建人是新加坡侨商曾振源。为建造番仔楼,曾氏耗尽心思。先是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后又请中国的风水师看风水。建于1903至1910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大小房间120余间,是一栋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落成的番仔楼,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流光溢彩。
曾氏“番仔楼”,坐南向北,从建筑布局来看, 以曾氏家庙为中心,三横三纵回字形布局的中西合璧楼群。从北向南,正中依次:前为三座二进平房,为曾氏家庙为中心,家庙内门窗、房梁上布满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呈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中为一列为纯“南洋”风格的白色楼房,分上下两层,每层三单元,每单元四房一厅楼前后均有走廊。欧式壁面线条错落有致,浮雕、花鸟是画龙点睛之笔,外墙装饰所用的花瓷砖乃是英国制造,由南洋专船运回,如今看上去色彩仍然鲜艳。中楼的二层中间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壁炉的烟囱像两只耳朵立在楼的屋顶,加之楼两侧的钟楼,洋溢着浓烈的异国风情。
后为一列横贯东西中式红砖二层楼,每层五单元,每单元一厅二房。楼群左右側各一座白色拱廊,上为四室一厅,下为通风洞,称东宾楼、西宾楼。东宾楼东侧附平房一厅二房,西宾楼向南延伸建一座向东白色廊柱二层洋楼,每层9间。红楼之后为花园,东有抽水机房,西有仓库。横向从北向南依次为月池、前院、平房、中院、白楼、后院、红楼、后花园。纵向,家庙左右各一条巷道,平房左右各一条大道直通红楼,各楼之间有走廊和廊桥相通。楼房内,通风、采光良好,其外装饰西式风格,内部配置趋向闽南传统结构,既美观洋气又实用;外装饰彩瓷砖等材料由南洋进口,虽经百年沧桑,仍色彩鲜艳。
值得一提的是,排水和用水系统,在大楼的石板通道下面三纵三横的排水沟,无论在哪个角落掉落一个小球,下雨天或大水一冲,都可以在家庙前的月池里找到。百年前,这样巧具心思的设计究令人惊叹不已。后花园东側置有风力抽水机房、木风轮带动机器把水提上楼顶水塔,再通过管道,通向各座建筑,百年前农村有自来水设施,可谓风毛麟角。
如今,虽经世事变迁,但曾氏“番仔楼”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如一颗瑰宝镶嵌在东美村里。
曾氏 “番仔楼”见证先人“过番”奋斗史
十九世纪中叶,靠卖田螺度日的墩上社少年曾振源,听说邻近的流传社、杨厝社很多人去南洋发了财,赚回白银建大厝并娶了“水某”(漂亮老婆),心里就动念头。那天正好是溪州社七月普度日,他没和家人告别就出了门,搭上去新加坡的轮船,辗转找到娘舅,开始在南洋的谋生。
曾振源先当货栈学徒,老板是个当地的“番婆”。吃苦耐劳、忠厚诚实而又聪明睿智的曾振源做事让老板很满意,货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老板放手让他独当一面做生意,生意做到了安南(今越南)、缅甸、暹罗(今泰国)等地。此后,曾振源用挣到的钱开了间货店,取名“丰源货栈”,开始走上自己的经商之路。他秉承闽南人吃苦耐劳、敢于打拼的精神,不断拓展生意。当地的闽南侨民,认为“亲不亲故乡人”,给丰源商号许多商机。十多年时间,曾振源驰骋商界,生意涉及贸易、航运、典当等行业,手下伙计有数百人。丰源商号在新加坡之外,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以及厦门、广州均有分号。后来,事业鼎盛时期,曾振源父子又组建了“丰源航务局”,共有29艘轮船,仅较大型的轮船就有13艘,成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航运巨头。
挣了大钱以后,曾振源终于实现了衣锦还乡起大厝的夙愿。曾振源先是在东美墩上社起了座三进式大宅,是典型的闽南风格燕尾大厝,因墙壁粉刷成黑颜色,故称黑烟厝,后曾振源向“朝廷”捐献有功,该宅于是被称为“大夫第”。曾振源成亲后,元配夫人生育曾福全(人称金安仔),曾福祯(人称银安仔)。后来曾振源年纪大了,就由曾福全统领新加坡商务。曾福全年轻能干,处事稳妥,事业蒸蒸日上。丰源商号在南洋各地以及中国东南沿海闻名遐迩,东美曾氏成为闽南的巨商望族。(作者:陈福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