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美村是著名的古侨村,村内有座气势恢宏的曾氏“番仔楼”。近来,该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百年华侨豪宅,也是漳州台商投资区境内第5处的“国保单位”。它有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和富含异域风情的浮雕, 配合着闽南特色的红砖,整栋“番仔楼”散发着一股中西合璧的味道,也印证了曾氏先民闯荡南洋的传奇故事。虽平时游客不多,但村民及其后人对它却极为爱护。这座曾氏“番仔楼”历经百余年,依然透露其昔日辉煌。如今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兴趣,各地游客也慕名前往。
中西文化交融的洋式庄园
曾氏“番仔楼”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东美村墩上社,创建人是新加坡侨商曾振源。为建造番仔楼,曾氏耗尽心思。先是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后又请中国的风水师看风水。建于1903至1910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大小房间120余间,是一栋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落成的番仔楼,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流光溢彩。
曾氏“番仔楼”,坐南向北,从建筑布局来看, 以曾氏家庙为中心,三横三纵,“凹”字形布局的中西合璧楼群。从北向南,正中依次:前为三座二进平房,为曾氏家庙为中心,家庙内门窗、房梁上布满各种精美的石雕、木雕,呈典型的闽南建筑风格。
中为一列为纯“南洋”风格的白色楼房,分上下两层,每层三单元,每单元四房一厅楼前后均有走廊。欧式壁面线条错落有致,浮雕、花鸟是画龙点睛之笔,外墙装饰所用的花瓷砖乃是英国制造,由南洋专船运回,如今看上去色彩仍然鲜艳。中楼的二层中间主厅设有取暖壁炉,壁炉的烟囱像两只耳朵立在楼的屋顶,加之楼两侧的钟楼,洋溢着浓烈的异国风情。
后为一列横贯东西中式红砖二层楼,每层五单元,每单元一厅二房。楼群左右側各一座白色拱廊,上为四室一厅,下为通风洞,称东宾楼、西宾楼。东宾楼东侧附平房一厅二房,西宾楼向南延伸建一座向东白色廊柱二层洋楼,每层9间。红楼之后为花园,东有抽水机房,西有仓库。横向从北向南依次为月池、前院、平房、中院、白楼、后院、红楼、后花园。纵向,家庙左右各一条巷道,平房左右各一条大道直通红楼,各楼之间有走廊和廊桥相通。楼房内,通风、采光良好,其外装饰西式风格,内部配置趋向闽南传统结构,既美观洋气又实用;外装饰彩瓷砖等材料由南洋进口,虽经百年沧桑,仍色彩鲜艳。
值得一提的是,排水和用水系统,在大楼的石板通道下面三纵三横的排水沟,无论在哪个角落掉落一个小球,下雨天或大水一冲,都可以在家庙前的月池里找到,池水通过一座水闸,还可以和外面的河道相连,通向九龙江。百年前,这样巧具心思的设计究令人惊叹不已。后花园东側置有风力抽水机房、木风轮带动机器把水提上楼顶水塔,再通过管道,通向各座建筑,百年前农村有自来水设施,可谓风毛麟角。
曾振源的传奇故事
十九世纪中叶,靠卖田螺度日的墩上社少年曾振源,听说邻近的流传社、杨厝社很多人去南洋发了财,赚回白银建大厝并娶了“水某”(漂亮老婆),心里就动念头。那天正好是溪州社七月普度日,他没和家人告别就出了门,搭上去新加坡的轮船,辗转找到娘舅,开始在南洋的谋生。
曾振源先当货栈学徒,老板是个当地的“番婆”。吃苦耐劳、忠厚诚实而又聪明睿智的曾振源做事让老板很满意,货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一年,正值台风季,暹罗、安南传来消息,要一批高价大货。然而,海上波涛如怒,许多商家望而却步。货栈老板找来曾振源,承诺要是能押货过海,便将赚的钱五五分。本来就是个穷小子,现下有这么个发大财的机会,那可得了?曾振源一听两眼放光,满口应下。
也该是这曾振源有大富大贵的命,海上狂风恶浪,却因船上大公误听了船工之言,以为曾振源下令“走丙成”,迎风驶去,竟是化险为夷。曾振源就此拿到了用命换来的第一桶金。
此后,曾振源用挣到的钱开了间货店,取名“丰源货栈”,开始走上自己的经商之路。他秉承闽南人吃苦耐劳、敢于打拼的精神,不断拓展生意。当地的闽南侨民,认为“亲不亲故乡人”,给丰源商号许多商机。十多年时间,曾振源驰骋商界,生意涉及贸易、航运、典当等行业,手下伙计有数百人。丰源商号在新加坡之外,菲律宾、印尼、泰国、越南、缅甸以及厦门、广州均有分号。后来,事业鼎盛时期,曾振源父子又组建了“丰源航务局”,共有29艘轮船,仅较大型的轮船就有13艘,成为新加坡首屈一指的航运巨头。
挣了大钱以后,曾振源终于实现了衣锦还乡起大厝的夙愿。曾振源先是在东美墩上社起了座三进式大宅,是典型的闽南风格燕尾大厝,因墙壁粉刷成黑颜色,故称黑烟厝,后曾振源向“朝廷”捐献有功,该宅于是被称为“大夫第”。曾振源成亲后,元配夫人生育曾福全(人称金安仔),曾福祯(人称银安仔)。后来曾振源年纪大了,就由曾福全统领新加坡商务。曾福全年轻能干,处事稳妥,事业蒸蒸日上。丰源商号在南洋各地以及中国东南沿海闻名遐迩,东美曾氏成为闽南的巨商望族。
曾振源、曾福全父子决定斥巨资在家乡再建一座中西合璧的庄园,即后来的东美曾氏番仔楼。当年为了建造番仔楼,曾氏真是耗尽心思。先是请了南洋的西方设计师设计图纸,后又请中国的风水师看风水。番仔楼历时十四年建成,单修造工钱就耗费白银二十多万两。落成后的番仔楼,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工艺精湛、流光溢彩。落成之日,曾氏家族在番仔楼连摆三天筵席,整个东美社男女老少都可尽兴吃喝,至今传为佳话。
曾氏宗祠精美绝伦
曾浦堂是一座二进中式祠堂,位于“番仔楼”群的前排中间,坐南朝北,祠堂大椽下方悬挂着“曾浦堂”三字牌匾。据说,曾氏先人早年下南洋谋生,发家致富后,因为黄河水患赈灾有功,清朝赏赐“曾浦堂”以示褒奖,此后“曾浦堂”便成为东美曾氏宗祠的堂号。
曾浦堂大门口曾经有一对石鼓,用青石雕成,厚实凝重,旁边花窗周围那些闽南人叫“泉州白”雕刻的花纹石板,精美绝伦。
走进曾浦堂的前厅,斗拱横梁木雕精美程度令人啧啧称叹。门厅两边上方,有四只小狮戏球,活灵活现,一进门就给人宾至如归的喜庆场面。那四个彩球,造型古朴,色彩鲜艳,简直就是艺术精品。在前厅两边斗拱前端,各雕刻着两条追逐跳跃的鲤鱼,寓意鲤鱼跳龙门,期望子孙辉煌腾达,晋身贵胄。
曾浦堂后厅宽敞透亮,墙壁贴着英格兰制造的彩色瓷砖,历经百年风雨,色彩依旧鲜艳明快。中间有六根白色石柱,俩俩对称,形态各不相同。前方两根是六方形的,应该是闽南人常说的六六大顺的意思。中间两根是西方式的罗马柱,寓意主人南洋创业,生意兴旺。后面两根靠近祖先神龛,是莲花造型,似充满对祖先的虔诚敬意。在六根石柱下方,有六个用青石打造的石墩,有南瓜型,有六角形,有八卦形,其中石面雕刻的动物真是生动丰富,雕有鱼虾、螃蟹、田螺等等不下几十种。据专家说,曾浦堂里这六根石柱的造型雕工在全国庙宇宗祠中实属罕见,也许只有闯荡南洋,周游世界的商人曾氏才具有如此开放的理念,不囿于世俗。
曾浦堂里的那些绘画,犹如一个美术展馆。不仅有故事传说,山水风光,还有人物花草,飞禽走兽等,各具神采。前厅左侧横梁的三国故事;右侧横梁上的“夜满七壁”。令人称奇的是后厅左侧横梁上居然画有一幅“故南昌滕王阁”的彩绘,山峦叠起,江水滔滔,滕王阁气势雄浑,俯瞰江面上白帆点点,船来船往。这让人想起曾氏发迹于贸易航运,在新加坡成立“丰源航务局”,拥有商船29艘的经历。这些绘画精美无比,让观看者流连忘返。
如今,虽经世事变迁,但曾氏“番仔楼”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如一颗瑰宝镶嵌在东美村里。(作者:陈福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