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岩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景致幽美,文物古迹众多。山上建有龙池禅寺,至今已约有1600年历史,还保留着宋代朱熹及明代郑成功等历代数十位名士名将、骚人墨客留下的碑文、碑记、书文等题刻,具较高的价值。如今已越来越广泛地引起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兴趣,吸引了专家学者前往考查,各地游客也慕名前往。
龙池禅寺,虽说地方不大,可寺庙正门写着“敕赐龙池禅寺”,竟也是 “皇家敕赐”的。龙池禅寺始建于南北朝宗武帝永初年间(420—422年),传说唐太子李忱曾云游到此,看到山幽林密,山洞泉水清凉,便解衣畅浴,顿时暑气全消,即赋诗:“惟爱禅林秋月空,谁能归去宿龙宫;夜深闻法餐甘露,喜进莲花世界中”。百姓称因“真龙”入池,而世代美名叫“龙池岩”。
一道一儒一贾 行医讲学建乡
道指吴夲,北宋同安白礁人(即今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村),吴夲年少学医,遍历名山大川,寻师访道,后回归白礁故里,认真潜研岐黄,热心行医济世。因龙池岩松竹茂密,盛产各种草药,吴夲选择这里采药,就在华圃禅寺的东边大榕树下结庐筑炼丹,并经常与龙池岩高僧一道参悟,研究脉理医药。研究炼制医治各种疾病的丹药。据说,“丹灶石”乃南宋人为纪念吴夲炼丹遗址而立,丹灶石与同根,是吴真人(吴夲)行医采药炼丹处,龙池岩是其炼丹制药时间最早最长的炼丹处。
儒指朱熹,南宋理学家、一代文宗朱熹于绍兴十八年(1148年)登进士第,授同安主簿时,慕“三贤堂”之名,曾登临游览,后在龙池岩建立玉屏讲堂,四方学子纷纷来岩求教。朱熹在治学中,因观书有感,题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玉屏讲堂影响所及,附近不少乡村,也相率以公有书田收益,在此岩营造书舍,供其子弟就学。传说书舍共有九十九间,傍山而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朱子为其题下“溪山第一”匾额,并易名“华圃书院”,成为古代闽南闻名学府。
贾指潘振承,潘振承(1714-1788年)字启号文岩,番人称之为潘启官,生于潘厝,壮年“下南洋”谋生,后在粤开设同文行,渐为十三行之首,积财甚多,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振承家庭处于全盛时,曾在广州河南(今海珠区)购地约20公顷,修宅第、建祠堂,将建筑群落一带亦命名为“龙溪乡”(现广州龙溪首约、二约、南约、北约、新约)。当时,广州还有同安街、同文街、栖栅街等。潘振承发迹之后,每年都回乡省亲,建设家乡潘厝。
十八景醉人心 古迹赏不尽
龙池岩虽经1000余年风雨,但龙池岩周围山林中垒垒巨石上仍遗留有珍贵的历史积淀:跃龙桥、彩虹桥、华圃书院、放生池、印月潭、趣、串珠、锁龙、荷池、寒竹风松、松劲风清、伏龙岩、月魄涵江、环山抱月、清可濯缨、石龟抬牌等石刻和遗迹令人目不胜收。
“拍门”系宋朱熹傍山而建的办学、讲学、治学之处“华圃书院”。据说,院有书舍房厅99间,还有一座“拍门祠”,相传朱子曾教育学生:对师长应讲礼貌,凡有所求教,必先拍门,得到许可,方能进入,祠旁石上刻有“拍门”二字,为朱子居住遗址。
“丹灶石”系南宋宝庆元年七月朔邑宰九江王楷书的石刻。硕大的丹灶石石顶上有七个小孔洞和人工凿出的一条细细水道,当地村民说是当年大道公炼丹熬药所需的特殊水源。丹灶石与白礁慈济宫同根,是保生大帝吴真人(吴夲)行医采药炼丹处。
此外,寺周山上有明万历重兴,道光时重修的舍利塔。祖堂内有“林济开山,云门重建”的楹牌。东侧山有庚午年孟秋建立的优婆塞、优婆夷海会塔等。
龙池岩有难得千年古刹,珍贵摩崖石刻,丰富文物古迹,优美自然景致,不仅是真人炼丹之所,朱子过化之乡,先贤育人之地,也是人们礼佛、怀古、旅游、避暑的好去处。(作者:陈福升)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