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的山塘街,自古就是姑苏城中的繁华地段,曹雪芹笔下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说起山塘街,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桨声灯影夜姑苏的画面,在这里,美食美景,皆让人流连。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山塘街的旖旎风光下,还藏着几代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并在此碰撞融合,凝结成老街的血脉与筋骨。
苏州南社纪念馆于2009年11月竣工开馆,同时这一年也是南社成立的第一百年,并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周铁农先生亲笔题词。
纪念馆所在的位置——山塘街800号,也大有讲究。它不仅是南社成员第一次雅集之地,也是明末抗清名将张国维祠堂原址。
2009年,张公祠作为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的重要文化节点得以修缮,在保留原有古建筑为主轴的基础上,增设门厅、楼亭和西大厅,布展建成“中国南社纪念馆”,对公众开放。
作为纪念馆的前身,张公祠内供奉的是何人呢?张公祠!
张公祠,又称张东阳祠,是为了纪念张国维而建。张国维,浙江东阳人,曾先后担任苏州、南京、松江十府巡抚和兵部尚书,一生政绩显著,尤在兴修水利方面更为突出,并著有《吴中水利全书》。
明朝行将灭亡时,他率军在浙东一带坚持抵御清军,后誓死不降,朝廷为表彰其功绩气节,于虎丘山塘修建祠堂。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还赞赏其品德,赐予谥号“忠敏”。
如今纪念馆大门口,气势宏大、雕刻精到的四立柱石牌坊,就是依据史料,恢复建成的。坊额上刻“泽被东南”四个大字,寓意张国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如同雨露一般滋润着东南一方,这也是对他一生的高度褒扬。
穿过古老牌坊,就来到了第一进天井。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张忠敏公祠”五字匾额。
而在天井的右侧墙壁上,镶嵌有18块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刻浮雕,均书有“南社”二字,这便是南社纪念馆的第一个打卡景点——南社丛刻墙,展示了从1909年至1923年间出版的22期《南社丛刻》的面貌。
1909年11月13日,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17位文人在此举行了首次雅集,宣告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南社这一名称的由来是“操南音而不忘本也”、“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是近代中国分布最广、领域最多、影响最深的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和政治色彩的先进文化团体,被誉为天下第一社,与当时的黄埔军校并称为“武有黄埔,文有南社”。
在南社成立的这些年里,南社成员共编写了22本诗词文集,每本封面上都由南社成员亲笔题字,题字展出在南社丛刻墙上,这套《南社丛刻》是现今研究南社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作者:苏轩)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