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函芳向记者介绍枇杷树的疏果心得。 □葛皓珺 摄
□苏报记者 陆晓华 见习记者 葛皓珺
雨水刚过,枇杷树的花朵已消失不见,开始结出了一粒粒的小果子。昨日,记者在苏州市许函芳家庭农场看到,露天的枇杷果已有3至5毫米大,枇杷大棚里的枇杷果则长到了1厘米的个头。
“苏州枇杷誉江南,函芳玉丸胜琼浆”,这是一句出自许函芳家庭农场的品牌宣传语。农场主许函芳用专业技术提升果品品质,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新路径。在苏州首届农业品牌故事大赛中,许函芳家庭农场获得了二等奖。
坚守品质与标准
种植精品枇杷
吴中枇杷自古享誉江南,尤以圆润洁白、风味甘甜的白玉枇杷为最。许函芳家庭农场的枇杷是按粒卖的,30克以上的是精品果,每粒能卖到10元。25至30克的为大果,以此类推。“我们按5克为一个规格,果子哪怕差1克,也决不以次充好。我父亲常说‘没有碰到过像你们这么卖枇杷的’,但我们以这个价格卖了4年,一直供不应求。”许函芳说。
卖枇杷有讲究,但许函芳能将精品枇杷卖下去,靠的是对品质的追求。种枇杷,她有自己的标准。对于枇杷来说,并不是种得越多越好,也不是种得少就好,许函芳有着明确的疏果标准。“土壤里的肥料通过根系传输到树干、枝叶,再经过光合作用将营养转化,分到每一粒果子上面。果子多了,营养不够分;果子少了,多余的养分让果树拼命地生芽抽梢,叶子茂盛但不结果。所以,我们要尊重它的生长规律,掌握好繁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
许函芳向记者现场展示了疏果的过程,根据结果枝条的粗细、枝上叶子的数量,决定要保留的果实数量,其余的全部摘掉。“如果一个枝头的叶子在5张以下,就判断为弱枝,仅保留一粒果实;叶子在7至8张,则保留两至三粒果实;叶子在10张以上,就可以保留3粒以上。再看结果枝,如果很细,那也只能留一两粒。”许函芳以身旁的枇杷树为例,向记者介绍。
此外,许函芳家庭农场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循环体系,运用绿色方式种植枇杷。农场采用生草栽培模式来恢复土壤微生物群,坚持不使用除草剂,待草长至一定高度后用割草机将草弄碎,喷洒微生物菌发酵分解,将杂草生长时带走的养分还给土壤。农场还利用酶科技将枇杷树枝、树叶等农业废弃物加菌种发酵,制成有机肥还田,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枇杷的品质。农场的枇杷202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
果酿酒花制茶
做好全产业链文章
枇杷按粒卖,小果怎么办?“这个不用担心,我本是酿酒师,是跨界来做农民的。”许函芳在这方面胸有成竹,小果酿成枇杷酒,这就是她的解决方案。酿造枇杷酒的工艺也有讲究,许函芳使用的是纯水果发酵,酒精度在9.5%。“我不会为了追求高度数去加糖,把水果本身的糖分转成酒精就可以了。为了让酒的颜色稳定,防止果子褐变氧化,发酵过程中的温度和溶氧量都很关键,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小样,不断地研究、升级。”
2023年,在云南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上,许函芳品牌枇杷酒荣获全国枇杷产品(枇杷酒)金奖,许函芳个人荣获中国枇杷产业突出贡献奖。
枇杷枝头开满花,花儿只有凋谢的命吗?当然不是。许函芳将其采摘下来做成枇杷花茶,每6万朵花能制成一斤干花茶。枇杷花茶也是在不断地研发改进,许函芳说:“最初我们将整朵花制成花茶,但花苞上细小的绒毛漂在茶汤上视觉上不好看,并且花苞带有微微的苦涩味。现在我们将花瓣制成茶,利用花苞的药用价值将其做成枇杷膏、枇杷露。”
多年来,许函芳家庭农场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品牌化、多元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通过注册“许函芳”商标和设计专业的标识礼盒,提升许函芳枇杷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标准化分级,实现产品优质优价;通过枇杷酒、枇杷花茶、枇杷露等枇杷延伸品的开发,延长产业链,获得产品延伸价值。
发起成立联盟
带动成员增收致富
为了更好带动其他农场的发展,带领更多的农民种好田、产好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许函芳发起成立了苏州首家农场联盟——苏州市吴中区众联家庭农场发展联盟。联盟包含合作社、种田大户、家庭农场等46个成员。
面对身边同为新农人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许函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田间管理经验、有机肥堆肥技术、有益菌培育技术等及市场客户资源跟其他农场主进行分享,帮助其他农场共同成长。“他们有的没技术、有的没有销售渠道,都会过来找我,我也乐意为大家服务。”许函芳说。她将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联盟成员。“我希望他们能百分百接收到我的能量。”许函芳为联盟聘请了常熟理工学院的专家,帮助做品牌建设与运营;她与物流公司谈合作,为联盟成员省下每单5元的物流费用;她帮助农民做材料、做展示,帮他们评职称、评奖项……
“我做这些事情很开心,当看到一个农场从不赚钱到开始盈利,看见农场主脸上的笑容时,我知道他的农场基本已走上正轨了,这时我就要换一个目标去帮他不断成长、提升盈利能力了。”说到这些,52岁的许函芳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