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设银行苏州分行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呈持续增长态势。与此同时,随着监管要求的逐步提高、信贷政策的持续完善,信贷全流程不断叠加拉长,业务规模增速与人员增长不匹配、业务长流程与新发展格局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业务持续高质量发展?如何运用科技金融促进数字化转型?苏州建行围绕中心工作,直击当前对公信贷流程中“卡脖子”的难点堵点问题,在系统、流程、机制、平台、服务模式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创新,推动成果向效果转化,服务业务高质量发展。
聚焦痛点 破题新解法
保函,作为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种类多样,灵活适用于不同的交易场景和需求。不仅可以减轻借款人资金压力、解决交易双方互不信任等问题,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而且保函业务具有低赔付率、高利润率的特点,各家银行竞相争抢市场份额。但保函业务对时效性又有着较高的要求,具有短、频、快的特点。
“我们这家客户的保函业务需求量很大,每天要开十几二十多份保函,每一笔都要先提交到放款中心做合同,然后去跟客户签合同,再回到行里用印,提交放款审核的时候还要一份份扫描合同,实在太耗时间了!”面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吐槽,苏州建行创新推出保函承诺性额度总协议方案。该方案实施后,单笔业务全流程耗时减少1天左右,有效解决了基层反映的合同签约、用印费时费力的问题。客户也对创新服务赞不绝口,业务份额逐步提升,巅峰时合作业务占比提升15%、合作金额同业占比第一。
在创造了保函业务承诺性额度总合同的成功经验后,建行又结合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特点,提出签订银票总协议的方案,显著提升业务流程效率的同时,也大量减少了合同纸张的使用和打印,粗略估计每年可节省约10000份合同、160000张纸。
疏淤通流 业务加速度
苏州,是享誉全国的经济大市,是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城市之一。近三年,苏州建行对公信贷业务笔数年均增速超35%、金额年均增速超20%,而同期员工人数平均增速约为6%。当有限的人力资源增长在支持业务持续增长上捉襟见肘,如何运用金融科技,让金融服务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为有效解决对公信贷业务效率问题,更好支持实体经济、服务长三角一体化、为苏州发展亮出建行品牌,苏州建行打破传统业务流程壁垒,精准定位问题解决切入口,引进新技术、新引擎,构建“PRE新一代”分行特色平台——云信贷工厂。
项目通过平台化实现“一窗融合”,将分散变聚合,解决系统多问题;通过线下转线上、配套手机App指尖办实现“一趟不用跑”,解决跑路多、审批难问题;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库实现“一次录入、全程共享”信息复用,解决填报多、退补多问题;通过搭建知识服务平台实现海量文件快捷查阅,解决文件多、传导慢问题。
“现在客户对业务的时效要求越来越高,有时真的是争分夺秒式的赛跑。以前要在五六个系统跑的流程现在一个就能搞定,也不用这里那里的等签字,很多流程都能同步进行,让我们在跟客户谈判时也更有了底气,希望可以有更多的流程纳入云信贷工厂!”项目初上线就得到了基层客户经理的一致好评,更有客户经理称赞“云信贷工厂”助力其普惠业务办理量翻倍。
目前,云信贷工厂已上线的业务流程,其中近一半能够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全流程审批,流程平均耗时可减少50%以上,对公信贷业务的流程一体化、审核智能化、管理数字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科技赋能 资金秒到账
“某公司提供的贷转存凭证上金额填写的不对,需要重新提供一份才能放款。”接到通知,客户经理小刘赶忙联系企业,让企业重新出具了一份正确的贷转存凭证,两个小时过后,贷款资金终于成功发放至企业账户。因企业提供的纸质贷转存凭证要素有误,退回修改的情况长期、普遍存在。
为消除贷转存凭证填写有误造成的流程反复,有效提升放款响应速度和客户体验,苏州建行秉持守正创新精神,不断在系统创新、服务创新上下苦功闯新路,助力总行成功上线“对公贷款自动放款”功能。
对公贷款自动放款的新突破,推动了会计放款从“人控”向“机控”的转变。通过对业务流程和系统组件的形式改造、流程优化和智能替代,实现对公信贷客户“贷转存”环节的自动化处理,信贷资金1秒到账。
同时,系统会自动生成贷转存凭证和电子回单,无需企业预先手工缮制,借款人可以通过网银、手机银行、短信或柜面等方式及时进行查询,在积极践行“凭证无纸化”的同时,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
未来,苏州建行将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初心,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聚焦科技前瞻,在发挥我行金融科技既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