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治理工作情况。
近年来,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认真贯彻落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的要求,围绕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重点工作,推动工业固体废物治理措施落地见效,从严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据介绍,苏州危险废物产生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目前,全市共计96家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核准收集、利用、处置、贮存能力达到358.9万吨/年。苏州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排名前5的行业依次为钢压延加工、火力发电、炼钢、热电联产、炼铁。目前,全市具备冶炼废渣、粉煤灰、污泥等主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为3700万吨/年。
在强化危险废物监管领域,近年来,苏州规范全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管理,引导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绿色发展。鼓励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单位强化自主研发和工艺革新。持续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制定2024年苏州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工作方案,按照建设类、整改类、巩固类建立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分类推进规范化环境管理工作,指导1800余家企业完成危险废物规范化评估,有效促进危险废物管理水平巩固提升。
苏州还加强危险废物转移信息化管理。指导相关单位持续规范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产废申报入库、运行转移联单等行为,推进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和利用处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通过集中培训、帮扶指导、在线答疑等方式督促全市涉危险废物单位规范应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坚持应纳尽纳原则,将全市约2.5万家涉危险废物单位纳入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涉废企业通过实施产生、转移和利用处置全流程“电子二维码”扫码操作,基本实现全程追溯管理目标。
在规范一般固废管理方面,近年来,苏州督促重点行业加强大宗工业固废管理。通过现场调研、信息调度等方式动态掌握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概况。指导全市污泥产生单位和处置利用单位完成在省固体废物环境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登记,逐步实现全市一般污泥转移联单信息化管理。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采用人工现场排查与卫星遥感识别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排查效率,及时督促不规范固体废物贮存点位整改,对发现的涉嫌环境违法问题依法立案调查。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还联合发改、工信部门印发《苏州市“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建设实施指南》,规范建设标准,推动64家工业企业、工业园区(集聚区)实施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举措。“无废工厂”“无废园区”点面结合,同频发力,推动工业绿色、无废、低碳发展。
张家港市工业制造业发达,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过程中,结合该市产业结构,全力提升工业固废治理水平,全力打造“无废典型”。张家港市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约为1662.5万吨,综合利用量1648.9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18%,处置利用率100%,综合利用率位居苏州市第一位。江苏沙钢集团钢渣处理能力达到330万吨/年,为全球最大的钢渣处理生产线。同时,全力推进“无废园区”建设试点,以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为试点,探索建设符合化工园区工业固体废物特点的绿色发展新模式。2024年10月,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入选由国家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联合评选的“无废园区”典型案例,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化学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作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质效最好、创新活力最强、营商环境最优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小微研发类企业集群式落地,针对企业在危险废物管理方面遇到的痛点和堵点,园区多措并举积极创新危险废物集中收运模式,助企纾困,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助力园区“无废城市”建设。在充分总结前期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小微型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危险废物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模式进一步扩展到相关产业载体,开设“危废巴士”专线服务,在产业集中区设立“巴士站牌”,明确车次、地点、转运时间、运输人员和联系方式,将收运方式从不定期、不定点的分散收集方式优化成为定人、定点和定时的集中收运模式,危险废物转移频次增加300%,危险废物处置费用下降20%。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苏州将继续坚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推进绿色制造,加强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积极探索实践“无废”治理模式。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